來自美國南加州 Tom 在進行了預防蘇卡達象龜隆背的長期實驗之後四個多月,
由於很滿意初步的成果,
於是在 2010 年的 10 月開始,
緊接著展開西部豹龜(Stimochelys pardalis pardalis)的預防隆背長期實驗。
Tom 對於原產於南非的西部豹龜情有獨鍾,
在尋覓了好久以後,
終於找到了一批在美國境內繁殖的南非西部豹龜。
根據他表示,
相較於東部豹龜(Stimochelys pardalis babcocki),
南非的西部豹龜具有體型較大、較不怕冷且較健壯的三項優點。
但是他覺得西部豹龜的實驗成果,
應該也可套用至東部豹龜才對。
無論如何,
由於實在難以取捨,
Tom 乾脆把整批在 2010 年八月才孵化的南非西部豹龜全數蒐購回來,
總共有 36 隻!
這次的 36 隻豹龜幼龜和蘇卡達象龜的實驗一樣,
全都以濕氣重的隱蔽處(humid hide)的方式來飼養。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飼養的溫度條件,
雖然源自南非的西部豹龜比較不怕冷,
但夜間溫度依舊控制在 24 至 26.5 度之間,
日間的烤燈正下方溫度則控制在 38 至 43 度之間。
由於室內的飼養環境不易保持高濕度,
因此每天會多次灑水和一兩次泡澡。
Tom 強調高濕度必須配合較溫暖的環境才不會出問題,
其實這和我們經常提醒陸龜不怕「濕熱」但怕「濕冷」的觀念是一致的!
同樣的,
Tom 也透過拍照紀錄的方式,
讓大家知道實驗的最新進展。
不過有一點令我對他感到相當佩服的,
那就是 Tom 的生意頭腦,
他一方面進行高濕度預防西部豹龜隆背的實驗,
一方面如果網友看中意了,
就將實驗中的西部豹龜轉讓出去,
給其他的龜友也能繼續參與高濕度飼養的實驗,
另一方面又可減少負擔並增加收入。
由美國網友的回應來看,
大部分的人一次就向 Tom 抓兩隻回去養,
在最後一次 Tom 更新照片時,
手上只剩下八隻西部豹龜,
雖然他原本是打算自己留下十二隻。
2010 年 9 月 29 日:
這兩箱總共 36 隻南非品系的西部豹龜,全買下來了!
2010 年 10 月 7 日:
幼龜們的體重介於 52-66 公克。
2010 年 10 月 27 日:
最大的一隻已經有 80 公克了。
2011 年 1 月 16 日:
到戶外放風。
2011 年 3 月 5 日:
經過了五個月,
最小的一隻重 88 公克,
大部分介於 110 至 150 公克。
準備要移往戶外飼養了。
2011 年 4 月 19 日:
體重介於 104 至 186 公克,
天冷時移進戶內。
2011 年 5 月 16 日:
體型最小(120 公克)也是顏色最淺的一隻,
這隻幼龜幾乎不待在濕氣重的隱蔽盒(humid hide box)內,
就算被抓進去也會爬出來睡覺,
背部有點小隆起,
也是唯一有背甲隆起的一隻。
2011 年 5 月 16 日:
體型最大的一隻(198 公克),
叫做 Big Moma,
和其他的幼龜一樣,
背甲相當漂亮。
2011 年 8 月 12 日:
小豹龜們已經一歲了。
2012 年 7 月 8 日:
豢養在戶外。
2012 年 10 月 2 日的最後一次照片記錄(點圖可放大),
此時手上只剩原來的八隻,
以及後來又臨時加入的小豹龜。
飼養滿兩周年了。
Tom 還秀出了一隻晚八個月才加入實驗的小豹龜,
這是 Tom 自己孵化的豹龜,
這隻小豹龜就不是南非品系的了。
2012 年 10 月 2 日:
比其他兄姐們晚出生八個月的豹龜,
體重 397 公克。
根據 Tom 對於這次的西部豹龜實驗,
雖然背甲算是很平整了,
但他並不感到十分的滿意。
因為不論是他自己或後續接手的龜友,
多少還是出現了有背甲小隆起的個體。
Tom 對此的檢討是,
豹龜對於濕度的要求很高,
因此室內的飼養環境還有必要改善,
才能進一步的提高濕度或保持高濕度。
由於他這次實驗室採取上部開放式的室內飼養箱,
對於保濕的效果有限,
因此他的下一步要進行密閉式的室內飼養箱,
並在日後進行比較。
美國南加州的氣候乾燥,開放式的飼養箱不易保濕,被 Tom 認為是小豹龜背甲殼型不夠完美的原因。
綜觀這次的豹龜實驗,
Tom 並未提供這些小豹龜的父母親照片,
所以無從得知其背甲的型態,
基因影響不得而知。
無論如何,
從長得最小的一隻豹龜反而隆背比較明顯,
而長得最快的個體反而沒有隆背情況來看,
成長過速易導致隆背的說法,
在本次實驗中是完全站不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