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台灣兩爬界非常資深的玩家老友,
私底下問我是否有看過一本德國的陸龜圖書。
從他傳送過來的圖片來看,
這是一本於 2012 年出版的「豹龜」新書。
我不做多想在當下立即回覆這位玩家老友:
我早就對於這些圖畫書不感興趣,
現在只讀陸龜的研究文獻或醫學書籍。
老友表示想買一本請我幫忙看看內容和翻譯,
我則是半開玩笑的說,
想知道最新的陸龜訊息,
還不如看我的網站就好了。
和友人之間的戲謔言談是一回事,
我隨後立即就上德國的亞馬遜網站,
了解一下這是什麼樣的陸龜圖書,
會令這個資深龜友產生興趣。
原來,
這是 Mario Herz 所著述多本陸龜入門圖書之一。
這位作者目前總共出版了四本德文的陸龜入門圖書:
蘇卡達象(盾臂)龜、豹龜、緣翹陸龜、希臘(歐洲)陸龜。
若從 Mario Herz 的背景資料來看,
他目前是德國兩棲爬蟲協會(DGHT)熱帶陸龜研究組(Arbeitskreises Tropische Landschildkröten)的負責人。
要在德國兩爬協會內擔任各個研究組的負責人未必非得具備教授或學者背景不可,
但至少是應是個很積極投入陸龜養殖和保育的人士,
況且能夠廣閱文獻資料和進行多方的經驗交流。
姑且不論作者 Mario Herz 的資歷,
由於這幾本陸龜圖書都只是 64 頁的小冊子,
我其實原本是感到興趣缺缺的。
然而當我在德國亞馬遜網站瀏覽「蘇卡達象龜」這本書的讀者評語時,
看到了一段令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文字,
有位讀者留言反對作者 Mario Herz 對於蘇卡達象龜飲食的一些做法,
例如將狗飼料攪拌成糊狀給蘇卡達象龜食用。
這也是該讀者給予此書評價不高的原因。
哪知道這段評語反而引起了我的高度興趣,
於是我二話不說,
立即就下定「蘇卡達象龜」和「豹龜」兩本小冊子。
經過了兩個多星期的等待和盼望,
兩本陸龜圖書終於寄達家裡,
我當然立刻就先翻閱在 2010 年出版的「蘇卡達象龜」這本冊子。
作者 Mario Herz 對於蘇卡達象龜在德國或歐洲的養殖歷史,
可說描述得相當的清楚。
例如蘇卡達象龜於 1977 年首次在德國的埃爾福特(Erfurt)動物園繁殖成功,
是為歐洲之第一例報告,
隨後則有匈牙利、美國、荷蘭和捷克跟著報導繁殖成功。
另一個引起我注意的資料,
是作者也提及德國的一個雜交案例,
這是發生在 2009 年的豹龜(公龜)和蘇卡達象龜(母龜)之間的意外雜交,
藉以提醒讀者不要混養不同的品種。
整體而言,
本書的蘇卡達象龜飼養和繁殖論點都算是中規中矩的。
那麼,
在德國亞馬遜網站遭到讀者批評的飲食論點呢?
這也是我最關注且之所以訂書的原因。
作者 Mario Herz 認為蘇卡達象龜是草食性動物,
具備典型的草食性動物腸道,
或說蘇卡達象龜無法完全消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如肉類或者業界販售的烏龜飼料。
並且引述了德國獸醫學博士 Markus Baur 的博士研究論文來當作佐證。
很遺憾的是,
我剛好也有 Markus Baur 在 2003 年發表的博士研究論文「烏龜腸胃道比較型態學之研究」一書,
但 Markus Baur 博士始終沒提到蘇卡達象龜沒法消化肉類食物,
而是以「大腸系統『適應』發酵和高纖綠色食物」來表達其想法。
無獨有偶的,
德國另一位作者 Hoger Vetter 在 2005 年所出版的著述中提到了:
蘇卡達象龜會毫不猶豫的吃掉牠們洞穴內的同居動物,
這些動物為了躲避白天高溫躲進烏龜建築物內,
並偶而在此死亡;
有些還活者的"房客",
例如蚱蜢和其他昆蟲或者巨蜥的幼體,
甚至會遭到真正的追獵。
更讓讀者摸不著頭緒的是,
作者既然都說了蘇卡達象龜是草食性動物,
為何還要告訴讀者自己在冬季給蘇卡達象龜吃的粥狀食材配方:
蔬菜薄片狗糧、牧草飼料、胡蘿蔔、黃瓜、紅椒、皺葉甘藍、小白菜和綜合維生素。
這樣的粥狀食材配方豈不是在自打嘴巴嗎?
另一本在 2012 年出版「豹龜」小冊子,
也同樣提供了許多最新的品種訊息。
例如作者在提到豹龜的品種分類時,
引述了 2006 年的研究指出,
來自坦桑尼亞、肯亞和索馬利亞的東非豹龜,
在基因方面的差異非常小,
因此個別族群所發現的外型差異,
乃是為了適應當地環境所產生的變化。
此外美國的 Fritz 在 2010 年的時候更指出,
豹龜其實並沒有亞種的區分。
不過有一型分佈範圍很小且尚未被獨立成一個亞種的,
是來自衣索比亞的「巨型豹龜」。
然而 Mario Herz 卻引用數據指出,
衣索比亞豹龜的母龜雖然被紀錄到直線背甲長 73 公分體重 67.5 公斤,
但南非西部豹龜的母龜也有直線背甲長 75 公分體重 56 公斤的紀錄。
而在南非的西南部,
甚至有所謂的東西部豹龜品系之混合地區,
該地也出現了東西部豹龜的過渡/中間品系。
不過令我感到訝異的是,
作者認為豹龜在人工環境飼養下之所以容易發生隆背,
乃是因為生長過快所致。
很可惜 Mario Herz 在出版此書之時,
應該還不知道美國南加州 Tom 的預防西部豹龜隆背的長期實驗成果,
否則的話,
對於豹龜隆背的觀點很可能會產生改變。
有別於其他的陸龜專家的看法,
作者 Mario Herz 倒是認為,
豹龜能飼養一群會比只飼養一隻更好,
因為能觀察到豹龜的交配、產卵、領域性和社會行為。
至於豹龜的飲食方面,
作者重複了「蘇卡達象龜」小冊子中的論點,
同樣認為豹龜是草食性動物,
具備典型的草食性動物腸道,
或說豹龜無法完全消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如肉類或者業界販售的烏龜飼料。
並且引述了德國獸醫學博士 Markus Baur 的博士研究論文來當作佐證。
但 Mario Herz 再度告訴讀者自己的粥狀食材配方:
蔬菜薄片狗糧、牧草飼料、胡蘿蔔、黃瓜、紅椒、皺葉甘藍、小白菜和綜合維生素。
這真是令人感到很納悶,
為何作者要在冬季的時候,
給蘇卡達象龜和豹龜餵食含有動物性蛋白質的狗糧?
不過德國兩棲爬蟲協會之熱帶陸龜研究組的負責人 Mario Herz 先生,
絕非在德國唯一或第一個給陸龜吃狗糧的陸龜飼主。
因為德國的 Hans-J. Bidmon 在 2002 年發表的印度星龜(Geochelone elegans)系列文章中,
就已經分享了自己餵食星龜狗糧的經驗。
作者以切絲的胡蘿蔔和黃瓜搭配老犬專用的蔬菜薄片飼料,
每星期提供成龜吃一次,
每個星期供幼龜吃兩次。
我們在印度星龜在保加利亞的多年養殖經驗(上):飼養篇一文中則是看到了略有不同的做法,
改以條狀水龜飼料、磨碎的胡蘿蔔與胡瓜來餵食印度星龜。
作者 Mario Herz 另一個很令我感到訝異的論點,
是針對蘇卡達象龜和豹龜的補充水分方式。
他提出了給豹龜喝水的做法是具有爭議性的,
尤其是豹龜幼體在水分攝取過多時,
容易發生拉稀並導致生病,
甚至可能造成死亡。
因此豹龜幼體只能短暫的給水。
豹龜和蘇卡達象龜幼體應當在監看之下,
每個星期提供飲用水二、三次。
此外如果沒有水可喝的話,
豹龜幼體可以每星期泡澡一次。
但偶爾也要放置飲水盤給豹龜幼體。
然而針對蘇卡達象龜,
作者卻認為每星期可泡澡一、兩次,
而且要隨時放置飲用水盤給蘇卡達象龜幼體。
不論是蘇卡達象龜或豹龜幼體,
每天在上午和傍晚的時候,
飼養槽內則應給予澆水,
以模擬露水的形式。
每日灑水的做法,
能夠確保豹龜和蘇卡達象龜幼體對於水分和濕度比成體還要高的需求。
從 Mario Herz 對於豹龜和蘇卡達象龜幼體的水分補充觀點來看,
豹龜比蘇卡達象龜還要忌諱飲用太多的水,
真讓人搞不清楚哪一種才是所謂的沙漠型的陸龜。
而我始終也找不到豹龜因水分攝取過多的死亡案例報告。
由 Mario Herz 的兩本陸龜小冊子「蘇卡達象龜」和「豹龜」來看,
我們似乎感覺到德國兩棲爬蟲協會的熱帶陸龜研究組並未與美國陸龜飼主進行實質的交流。
因為幾乎就在出版這兩本小冊子的同一時期,
美國南加州的 Tom 也正積極的展開蘇卡達象龜和豹龜的各種實驗,
雖然實驗成果出爐之時 Mario Herz 的兩本圖書剛好都已經出版發行了,
但一個實驗之所以能夠下定決心去執行,
肯定是已經先收到了許多相關的訊息,
或者是個非常熱門的討論或爭議性主題,
所以才會想進一步的去求證。
就算 Mario Herz 沒和美國的眾多陸龜飼主或繁殖家們有所接觸,
至少也有機會參考美國的相關資料,
像是我們談過的新書介紹:完整爬蟲照顧系列之陸龜專輯以及作者的另一本著作<<蘇卡達象龜與豹龜專輯>>,
就可看到非常不同的見解。
美國的陸龜專家 E.J. Pirog 就認為,
雖然蘇卡達象龜和豹龜都來自乾燥地區,
但適當的水合作用是極為重要的,
飼養槽內必須放置水碗,
且隨時提供新鮮的飲用水。
再以野生蘇阿卡達象龜和豹龜的食物來看,
此外美國 E.J. Pirog 在著作中也明白表示:
兩種陸龜在相對頻繁的基礎上也會吃昆蟲和腐屍。
不論如何,
對於有心參考歐美陸龜圖書的蘇卡達象龜或豹龜飼主而言,
我個人會推薦 E.J. Pirog 在 2008 年所出版的<<蘇卡達象龜與豹龜專輯>>,
至少英語內容一般人也比較容易看得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