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印(imprinting)的概念在論壇上總是引起困惑,
況且也常遭到錯誤的解讀。
我實在已經厭倦了在論壇上為了同一個主題經常與人一決高下,
因此想藉由此文做一些摘要整理。
這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行為和基因在發育期間是如何的彼此協調,
並組合而成銘印的現象。
這涉及了一種過程,
在由基因所決定的時間期限內,
有一個很敏感的階段,
經由特定的刺激誘發了可持續且通常不可逆的行為模式(Immelmann 1972)。
我們可以這麼說,
生物在何時能學到什麼,
這是經由基因決定的。
銘印主要是從鳥類的研究而來......。
引述來源:
Peter Kappeler 教授所著「行為生物學(Verhaltensbiologie)」;
柏林 Springer-Verlag 於 2006 年出版。
銘印至今主要是從鳥類的研究而來的事實,
並不能排除其他動物就不會有這種現象。
基於這個源由,
銘印的定義也能在其他的動物一體適用。
雙親動物的模式對於銘記也毫無關連。
也能在其它物種看到更多與功能相關的描述。
太平洋鮭魚(Oncorhynchus ssp.)會對水域的氣味產生銘印,
在開闊海洋中經過了多年以後,
仍會再度尋找自己的產卵地點(Dittmann & Quinn, 1996;第 4.3 節)。
昆蟲、鳥類和哺乳動物對於特別棲息地種類(第 5.1 節)或者營養(第 5.3 節)喜好的發展,
具推測也有類似銘印過程的參與......
烏龜會經由氣味對同種類動物產生銘印。
不同的氣味並不是與生俱來的。
甚至是依據體型/大小 — 氣味 — 交配儀式等的連串順序。
如果氣味不合,
野生的歐係陸龜就不會有進一步的交配儀式。
雖然外觀和交配儀式主要是天生而來的,
氣味則是經由同種類動物銘印而來的,
而這些同種類動物在開闊野外環境中總是存在著且數量很足夠。
就已經加以排除了。
這樣的行為只會發生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
而且是在單獨被飼養長大的情況下。
也會徹底的聞一聞所有的東西。
烏龜的嗅覺不僅會分辨是否為同種類動物,
也會區分很多不同的東西,
例如:
食物、溫度、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