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由於飼養四年多的陸龜因肺炎感染過世,
讓我驚覺原來自己對陸龜疾病的理解,
其實還有待積極加強。
為了公輻射龜(Astrochelys radiata)感染肺炎死亡,
讓我很想了解肺炎在陸龜的醫治成效,
於是向台灣最大的陸龜養殖戶詢問相關的訊息。
卻意外發現當陸龜感染肺炎且失去食慾以後,
每十隻僅能救活一兩隻,
有些陸龜出來了又進去了,
但最終還是無法完全恢復健康。
此外從後續的連絡訊息中也得知,
當輻射龜發生流鼻水的時候,
其實感染已經相當嚴重了;
而輻射龜其實是很嬌貴的品種,
生病了其實並不容易醫治。
有別於坊間流傳輻射龜很健壯的說法,
台灣最大的陸龜飼主認為輻射龜生了病沒那麼好照顧。
來自台灣最大型的烏龜研究養殖機構的資料,
陸龜肺炎治療效果不佳的統計數據,
或許會給人一種印象:
怎麼照顧烏龜的技術那麼差!
但我認為私人的少數肺炎治療成功個案報告其實才不可信,
因為人類的本性通常喜歡誇大自己的成果,
對於失敗之處往往是加以美化或避而不談。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
國外對於陸龜肺炎的治療,
是否也像台灣一樣像不盡理想?
這是個讓我感到很好奇的議題。
查閱了一些陸龜肺炎治療的治療,
不外是因環境不佳所引起,
施打抗生素乃是標準的治療方法。
但是真正提到預後或死亡率的資料,
實在少之又少。
而根據德國 Sinn (2004) 的回溯性研究,
陸龜的肺部疾病(包括肺炎)是所有爬蟲當中最少的。
英國 Highfield (1993) 報告了當陸龜感染到鼻水症候群時,
死亡率介於 50% 至 100% 之間。
鼻水症候群雖然未必全然是細菌性肺炎所引起的,
如此高的死亡率可說相當的驚人。
此外美國 Pirog (2008) 則提到了,
當呼吸道感染抵達肺部時,
可能就非常的難以醫治。
這個訊息透露出了陸龜出現肺部感染時,
其實預後並非那麼的樂觀。
本文打算要探討的,
並不是治療陸龜肺炎的藥物劑量的醫療專業,
乃是以另一個角度來探討陸龜的肺炎,
而且是台灣陸龜界較少論及的議題。
由於有關輻射龜肺炎的醫治研究文獻非常少,
僅能藉由其他陸龜的肺炎醫治資料來輔佐,
希望能從中獲得啟發並舉一反三。
正在吃木槿花(Hibiscus syriacus)的公輻射龜。陸龜雖然平時給人一種健壯長壽的印象,不過一旦生病了並不容易醫治。我們換個角度來想想:大量治療的統計數據比較可信,還時少數成功個案的報告比較可靠?
貳、陸龜流鼻水的原因
流鼻水症狀是烏龜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症狀,
可是流鼻水症狀未必全然都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
烏龜流鼻水的症狀如果受到忽略,
情況將惡化成濃稠狀分泌物,
有 50% 的機會演變成肺炎。
根據德國 Bidmon (2002) 的經驗,
引起印度星龜(Geochelone elegans)流鼻水症狀的最常見原因,
其實並不是病毒或黴漿菌感染所致,
也就是所謂的上呼吸道疾病(URTD)或鼻水症候群(RNS)。
根據 Bidmon 的觀察,
印度星龜的流鼻水症狀,
很常發生於白天搬出戶外晚上搬進室內的個體身上。
當印度星龜飼養在加熱墊的環境中,
由於溫度的作用使得底土很快的便會乾燥並產生灰塵,
此外這種環境下的星龜往往無法挖掘底材來獲得較高的濕氣。
所以星龜吸入了大量的灰塵並塞住了鼻孔。
如果在這種環境中的飼養溫度又過高的話,
星龜就會開始從黏膜處蒸發水分,
例如眼睛、咽喉和鼻腔的上鼻,
因而導致紅眼、眼皮浮腫和流鼻水等症狀。
流鼻水的症狀在飼主幫陸龜補充水分時格外的明顯,
因為此時乾燥的黏膜再度產生液化了。
此時適時的提高飼養環境的濕度,
將有助於流鼻水症狀的減輕。
乾燥的底材也是陸龜飼主要特別留意的。
木屑應該要完全避免使用,
因為木屑的粉塵會引起嚴重的呼吸道和腸胃道問題。
乾燥泥炭苔也應避免和陸龜有所接觸,
同樣的其粉塵會引起呼吸道的問題。
不過泥炭苔的吸水能力很好,
並且含有天然的鞣酸,
在濕潤的狀態下對於微生物具有抑制的效果,
因此以泥炭苔當作保濕底床是很推薦的材料。
無獨有偶的,
美國 Fife (2002) 對於保濕底材的選擇,
也建議使用泥炭苔,
根據他的長期經驗,
微濕的泥炭苔不會發霉,
就算仔龜誤食也不會發生問題。
捷克 Zych(2011)認為沙子對陸龜飼養來說,
是很不適當的底材,
他認為樹皮或木屑可以當作底材,
但必須總是保持些許的濕潤,
以減少粉塵的發生。
高溫乾燥底土所產生的灰塵,很容易引起星龜的紅眼、眼皮浮腫和流鼻水症狀,此時增加環境濕度有助於症狀的改善。我們換個角度來想想:野外的陸龜主要生活在高溫乾燥底土的環境嗎?
不過 Bidomn 認為,
導致流鼻水症狀最常見的原因,
卻是粗腳粉螨(Acarus siro)或長食酪螨(Tyrophagus longior)所引起的類似過敏症狀。
特別是當星龜在休息的時候會不斷的打噴嚏。
這並不是星龜遭到螨蟲攻擊所致,
而是吸入了螨蟲脫落的皮屑或分泌物造成的。
因螨蟲造成的流鼻水症狀,
是無法用抗生素治療的,
除非是次發性的感染。
此時如果增加環境的濕度和溫度,
只會促進螨蟲的繁殖而對陸龜沒有幫助。
遇到了這種情況,
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徹底清理飼養環境,
並且重建室內的豢養設施。
光是噴灑殺螨蟲的藥物是沒有用的,
因為螨蟲的分泌物依舊存在。
由於螨蟲實在太小了很不容易辨認,
因此所造成的流鼻水症狀最常遭到忽略,
並直接就被人以抗生素進行治療。
對此有個很容易分辨的方法,
將陸龜仔細的清洗以後放到溫暖的戶外環境或新的飼養箱,
如果流鼻水症狀在幾天內自動就停止了,
那麼幾乎就可以確定是由螨蟲引起的。
飼養在戶外的陸龜,
也要注意螞蟻叮咬的問題。
螞蟻喜歡甜食並會爬上陸龜的頭部,
陸龜便會以前肢來摩擦驅趕,
此時螞蟻可能會是出分泌物如蟻酸,
導致陸龜眼皮的浮腫,
甚至出現鼻腔和口腔上皮的水腫。
蛔蟲感染也是陸龜慢性流鼻水的原因之一。
有些陸龜在驅蟲以後,
流鼻水的症狀也會跟著消失。
無論如何,
在遇見陸龜出現流鼻水症狀時,
飼主們不可一昧的把原因直接歸咎於病毒或細菌性的感染,
諸如塵螨、粉塵、螞蟻、和蛔蟲,
都是要小心翼翼加以排除的原因。
飼養陸龜的底材應避免使用乾燥的木屑,因為乾燥木屑的粉塵會引起嚴重的呼吸道和腸胃道問題。我們換各角度來想想:野生陸龜主要生活在乾燥木屑的環境嗎?
參、輻射龜與濕冷環境
綜觀引起陸龜肺炎的原因,
最常見的因素不外是陸龜受到了緊迫和不夠理想的環境,
例如運送、寒冷、擁擠、骯髒的環境等等。
尤其是寒冷的環境,
對於許多陸龜飼主來說是最在意的一項,
尤其是台灣的陸龜飼主,
對於陸龜的加溫可說是不遺餘力,
深怕陸龜因著涼受凍而感冒了。
以這次的公輻射龜感染肺炎死亡的案例來看,
的確和溫度過低有者很大的關聯性。
但所謂的溫度過低,
是指晝夜的溫度都太低了呢?
或者僅是白天的溫度太低?
從各種的證據來看,
我個人覺得應是白天的溫度過低,
而不是晚上的溫度過低。
也就是說冬季白天僅用一盞 80W 的珠寶燈(PAR38),
對兩隻大烏龜來說實在太少了,
但夜間不加溫並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在「輻射龜怕冷?」嗎一文中,
提到了輻射龜在馬達加斯加原產地的最北邊城市圖利亞拉(Tulear)的氣候,
在冬季的最低氣溫也可低至 6 °C 的紀錄。
也因此有學者認為輻射龜雖然很適應低溫,
但在原棲息地也不會經歷比 6 °C 更低得環境。
可是正如同我曾提醒過的,
圖利亞拉是輻射龜現今最西北邊(也就是最熱)的分布地點,
越往南方的氣溫相信會更低。
不過美國 Fife (2002) 卻發現,
輻射龜對於低至 5 °C 時的溫度應對,
比其他大部分的熱帶陸龜要來得好一些,
而且有些輻射龜在 10 °C 低溫時,
還會爬出來曬太陽並且活躍起來。
無獨有偶的,
德國 Huber (2001) 經常在不同的季節造訪馬達加斯加研究烏龜,
他對輻射龜原產地溫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根據他的描述,
馬達加斯加最南方和西方有者相當大的差異,
在南方的輻射龜棲息地,
他觀察到了冬天夜間可降至幾乎 0 °C 的溫度,
白天的時候在冷風吹拂下氣溫也依舊在 10 °C 以下。
靠近海岸的輻射龜會在海灘的濕沙地上行走,
並且進入潮汐的小灣,
然後在退潮時待在積有海水的小坑內。
此外德國 Wirth 和 Fritz(2011)提到了,
馬達加斯加南部沿海地區的氣候較穩定,
但較內陸地區的晝夜溫差可達 20 °C。
輻射龜對於極端的溫度變化可說有相當的適應力。
作者還分享了自己的飼養經驗表示,
當陽光普照且氣溫超過 12 °C 時,
輻射龜便會走出戶外去曬太陽。
在 13 °C 氣溫下依舊很活躍的輻射龜,輻射龜不怕冷的程度比許多人所認為的還要好。我們換個角度來想想:上次的冰河期是距今一萬兩千年前,也就是比現在更寒冷,而許多亞熱帶陸龜是這一萬兩千年內才出現在地球上的嗎?
不過令作者不解的是,
輻射龜只是去泡海水呢?
或者也會喝海水?
甚至是為了吃海藻?
可惜的是作者並未進一步說明,
輻射龜泡海水浴的數量、頻率,
以及是否只在冬季有這樣的行為。
寒冬的海水溫度會比氣溫高一點,
或許輻射龜泡進海水反而覺得溫暖一點;
海水內含有豐富的礦物質,
或許輻射龜透過喝海水來補充一些礦物質;
海水退潮的積水坑裡含有豐富的食物,
或許輻射龜來此享受豐富的大餐。
不過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輻射龜在寒冬泡完冰冷海水以後,
原產地可沒有熱心的飼主可以幫忙擦乾。
況且單就寒冬的氣溫而言,
北台灣從有氣象紀錄這一百年來,
也僅出現過兩次降至冰點左右的氣溫。
再說 2011 年的北台灣雖然創下過去四十年來的平均最低溫,
但夜間最低溫可沒創下更低溫。
死亡的輻射龜在前兩年夜間更低溫的日子都能安然度過了,
實在沒理由今年就忍受不了。
況且德國 Heile 和 Bidmon (2002) 對於輻射龜的戶外豢養,
也僅將加溫啟動設定在 12 °C。
此外輻射龜原產地由於海風的吹拂,
年均空氣濕度介於 74-82% 之間,
完全不能算是乾燥型的氣候區。
看到了輻射龜在寒冬走入向海灘泡海水一事,
不禁讓人注意到專家們曾對輻射龜身體構造的描述。
輻射龜雖然主要棲息在少雨的環境中,
其身體卻能夠適應潮濕(雨後)泥濘的環境:
例如整個腿部很粗厚且具有平鈍的的腳趾,
可減少在泥濘地面下沉的機會;
而且如果有必要的話,
也能像海龜一樣在地上划行;
此外輻射龜能以四肢將身體撐起最高達 8 公分的高度。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
如果輻射龜的這些變化只是針對偶爾的暴風雨而來的,
那是真的個很有趣的演化。
但如果輻射龜有走向海灘水坑的習性,
這就比較能夠讓人理解了。
流鼻水和眼睛浮腫,未必全都是細菌性肺炎所引起的。許多環境因素和感染可能都要加以檢驗。我們換個角度來想想:距離地表如此接近的陸龜,如果呼吸道對細菌的耐受性那麼差,為何至今沒演化出更複雜的呼細道構造來防禦細菌?
肆、細菌與肺炎的治療
引起陸龜肺炎的病媒主要有三:
病毒、細菌和黴漿菌。
本文的探討焦點在細菌,
因此暫不討論病毒和黴漿菌所引起的肺炎。
對於細菌感染我們要注意的是,
美國 Jacobson (1994) 曾提到了,
被牽連為陸龜主要病原體的細菌種類相當少,
細菌被報告成致病的媒介,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僅是基於從病灶處分離而來,
不論是身體表面或內臟結構。
造成烏龜感染的細菌,
主要是革蘭氏陰性菌,
革蘭氏陽性菌的感染較為少見。
德國 Blahak (2002) 列出的已知會導致烏龜疾病的主細菌當中,
革蘭氏陽性菌佔了 3 種,
而格蘭氏陰性菌則佔了 10 種。
烏龜的緊迫進而影響免疫系統,
造成細菌的侵襲和增殖。
但是致病的細菌往往也可在健康的烏龜身上發現,
直到免疫系統受其他因素影響才造成疾病,
對此有許多的文獻可以供參考。
舉個例子來說吧,
英國 Lawrence 和 Needham (1985) 針對 19 隻健康和 7 隻流鼻水的赫曼陸龜(Testudo hermanni)與希臘陸龜(Testudo graeca),
進行了鼻咽的棉棒採樣檢測研究。
結果發現在健康的地中海陸龜鼻咽內發現了 17 種細菌,
在流鼻水症狀的陸龜鼻咽內發現了 11 種細菌。
健康陸龜鼻咽內最常見的細菌前五名為:
Staphylococcus aureus(23.7%)、Neisseria animalis(10.5%)、Citrobacter freundii(7.9%)、Micrococcus spp.(7.9%)、Corynebacterium spp.(7.9%);
流鼻水陸龜鼻咽內最常見的細菌前四名為:
Staphylococcus aureus(21.1%)、Citrobacter freundii(21.1%)、Micrococcus spp.(10.5%)、Enterococcus spp.(10.5%)。
作者認為在病龜和健康陸龜之間,
鼻咽內細菌的種類並沒有明顯的差別。
細菌也存在於健康陸龜呼吸道的事實,
不禁令人感到懷疑,
細菌真的是導致肺炎的原兇嗎?
或者只因陸龜免疫能力降低,
因而造成細菌的大量孳生,
於是乎就被認定是致病兇手,
並且被人先以抗生素殺菌再說。
況且陸龜的呼吸道如果真的那麼神聖不可侵入,
那麼為何陸龜至今都還沒演化出像人類一樣複雜的呼吸道構造?
陸龜肺炎的治療相信是很多人最關心的議題。
法國 Chai (2010) 指出,
治療必先從改正環境和營養的缺乏做起,
這是導致爬蟲疾病的最重要原因。
沒有了這第一個步驟,
開始其他的治療就沒有益處了。
而環境溫度應保持在各品種所偏好的接近最上限,
以增進免疫的功能。
寒冷是許多烏龜流鼻水並導致肺炎的重要原因,
提高環境溫度就成了改善環境的第一個重點。
根據美國 Fife (2007) 提到印度星龜在感染呼吸道疾病時,
應將環境溫度從 24 °C 提高至 29 至 32 °C,
烤燈下熱點則增高至 32 至 38 °C。
然而德國 Bidmon (2002) 對於印度星龜的肺炎治療,
只建議保持 26 °C 的溫度並搭配一盞 Iguana 5.0 的紫外線燈泡。
不同的建議做法造成了我們的困擾,
印度星龜所偏好的接近最上限溫度是幾度?
輻射龜在 23-26 °C 時食慾最旺盛,是否意味著這才是輻射龜的最舒適溫度範圍?我們換個角度來想想:很多陸龜在炎熱的夏天其實會躲避太陽的長期曝曬,也就是並不愛高溫酷熱。
根據德國 Köhler (2008) 測量陸龜背甲的溫度,
他發現印度星龜在背甲溫度為 27 °C 時感到最舒適,
當溫度超 28-29 °C 時星龜變得不在舒適。
由此資料來看,
或許 26 °C 才是比較適合的促進免疫功能溫度。
此外美國 Pirog (2008) 對於蘇卡達象龜(Geochelone sulcata)和豹龜(Stigmochelys pardalis)的呼吸道感染治療,
建議保持至少 26.7 °C 但不可超過 32.2 °C,
我們無法得知這是否就是蘇卡達和豹龜的舒適溫度。
那麼輻射龜呢?
根據德國 Bidmon (2002) 的經驗,
輻射龜在 23-26 °C 時食慾最旺盛。
對於陸龜肺炎的治療,
翻開文獻幾乎都建議以抗生素為主,
例如 amikacin、baytril、tetracycline 等等,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會以單一種抗生素治療為主,
此外支持性療如人工營養和輸液的補充也非常的重要。
不論是抗生素的使用或人工營養和輸液的補充,
都不適合一般陸龜飼主自己進行治療,
必須交由專業的醫療人員才行。
有別於一般獸醫師的做法,
德國 Bidmon (2002) 對於星龜感染肺炎的治療,
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式,
他提到了有些獸醫師或許不同意他的做法,
但他的治療方式至今都沒問題,
而且跟著他建議做治療的人,
也都很成功的治療了他們的印度星龜。
基於本身職業的直覺反應,
我不禁納悶:
如果某種疾病的治療已有相當的成效和共識,
為何還會有人提出自己另一套其他人未必認同的做法?
這似乎意味著,
陸龜(至少是印度星龜)的肺炎治療和預後,
應該還有改進的空間。
那麼 Bidmon 到底是怎麼治療印度星龜的?
當印度星龜出現嚴重嚴重呼吸道感染時,
他會以隔日的方式施打三次 1 ml/kg Baypamun(一種免疫促進劑)。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這就夠了。
如果無效,
或者很晚期才發現感染症狀,
則除了會施打 1 ml/kg 的 Baypamun 之外,
還會外加 0.15 ml/kg 的 2.5% Baytril(一種抗生素)和 0.3 ml/kg 的 Tricrescovit(一種綜合維生素),
在第三和第五天的時候,
則只繼續施打相同劑量的 Baypamun 和 Baytril,
在第七、九和十一天的時候,
就只施打同劑量的 Baytril。
在治療的期間,
印度星龜必須放置在 26 °C的飼養箱內,
並且以一盞 Iguana 5.0 的自外線燈泡照射。
施打免疫促進劑的作法,
這幾年來未見於正式的烏龜治療文獻上,
一直到今年(2011 年),
捷克 Hnízdo(2011)才提到了,
感染上呼吸道疾病的烏龜可給予 Baypamun,
雖然並沒有可靠的臨床參考依據。
或許將來會有更多的客觀研究來驗證此一效果,
但這也意味著,
有些獸醫師開始願意使用這樣的方法來促進烏龜恢復健康。
此外有報告指出星龜有時候會對 Baytril 產生過敏反應,
例如美國 Fife (2007) 就提醒了印度星龜使用 Baytril 可能引起的負面反應。
對此 Bidmon 提出自己僅見過一次真正的過敏反應,
他認為劑量過重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尤其是對於體重很輕的幼龜。
況且在他所建議的劑量下,
似乎對印度星龜的食欲有促進的作用。
一般對陸龜肺炎的 Baytril 建議劑量是 10 mg/Kg,
比德國 Bidmon 的建議劑量高出非常的多。
無獨有偶的,
捷克 Hnízdo(2011)也提到了,
當感染肺炎的烏龜無放置肺導管或為兩側肺部感染時,
抗生素的使用通常會選用 Baytril。
這位來自捷克的獸醫師所建議的劑量則除了一般的 10 mg/Kg 以外,
認為也可用劑量更低的 5 mg/Kg,
並且 Baytril 和其他的幾種抗生素一樣,
也可以直接在肺內投藥而不會有問題。
肺部是否有浸潤的現象,向來是診斷細菌性肺炎的重要依據,但影像檢查所呈現的應是「結果」而非「成因」。也就是細菌果真是陸龜肺炎的元凶嗎?或者其實是屬於次發性感染?
伍、結語
回顧這整個陸龜病死的事件,
我的第一個無知之處,
是小看了 2011 年初台灣冬天的威力,
始終僅使用一盞 80 W 的烤燈當白天的保溫,
這對於兩隻大陸龜而言,
熱源實在太少了。
引發感染的緊迫因子於是相當的充足。
其次是明知道陸龜已經流鼻水並龜縮失去活力了,
還未提高警覺趕快送醫,
直到陸龜流膿鼻涕和口吐白沫,
才抽空攜帶陸龜前往醫院。
病重的陸龜任誰也沒把握醫治,
何況台灣最大陸龜養殖戶的資料也顯示,
陸龜感染肺炎的預後並不佳。
正如捷克 Hnízdo(2011)也提到了,
很多烏龜肺炎的預後是很糟糕甚至無望的。
輕忽了肺炎在陸龜身上的嚴重性,
此乃我無知之第二處。
而德國獸醫學博士 Dennert (2009) 醫師曾指出,
陸龜的眼睛往往會因其他的感染而造成變化,
她以一張流眼屎且上下眼皮嚴重浮腫的陸龜為例,
說明這是因病毒感染導致眼部積水所致,
很遺憾的是照片中的那隻陸龜並未救回來。
回顧公輻射龜在送醫前夕,
也已經出現了流眼屎和上下眼皮嚴重浮腫的現象...
而我的陸龜果真是因細菌感染引起肺炎的嗎?
至於肺炎病重的陸龜以住院的方式治療,
是否就能挽回生命?
此時探討已無太大的意義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
一旦陸龜住院治療,
勢必使用加護病房等級的照顧,
例如人工的營養和輸液灌注,
否則的話難以度過難關。
台灣對於陸龜肺炎的治療建議定期泡水,但陸龜泡水時會促進排便,換言之,減少了大腸吸收營養或能量的機會。這對於病重失去活力的陸龜而言,是福還是禍?尤其是又未搭配加強人工營養與輸液的灌注。
回想陸龜就醫時尚認為體力還稱得住,
可以忍受一段時間不吃東西,
只要注意保溫、定期泡水和使用抗生素,
這樣的觀點也與國外看法上有顯著的差異。
況且讓我始終找不到答案的是,
陸龜突然變換飼養的環境,
是否也是一種加重病情的緊迫因子?
台灣的一些獸醫師對於陸龜肺炎的治療,
建議可以每兩天進行一次溫水泡澡,
也是個很有必要進行深入探討的做法,
因為我所閱讀到的建議反而是強調人工營養和輸液的的灌注。
德國 Bidmon (2009) 也指出,
陸龜泡澡有助於腸道的排空。
陸龜需要透過腸道的發酵作用來獲得營養,
泡澡加速腸道排空卻又沒提供額外的營養,
對於免疫力很低且食慾很差的陸龜而言,
恐怕導致情況的惡化而非加速痊癒。
對於陸龜肺炎的治療,
只保持溫暖環境並施打抗生素,
從國外的治療建議看來顯然是不足的。
積極的人工營養和輸液灌注也是維持陸龜體力的重要步驟。
而由德國 Bidmon 的星龜治療方式,
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得出來,
促進陸龜的免疫能力才是最優先的重點,
不論是運用免疫促進劑、綜合維生素、適當的溫度和紫外線燈,
都有助於陸龜免疫能力的提升。
畢竟具致病潛力的細菌原本就存在於健康陸龜的鼻咽內,
提升陸龜自身的免疫能力或許才是治療的關鍵所在。
飼養多年的陸龜因自己的大意和無知,
導致難以挽救的結局。
生命的消逝是無法挽回的,
撰寫此文的目的,
無非希望自己能從中獲得教訓,
充實陸龜相關疾病的認識和知識。
最後,
在此謹期盼讀者們也能從我的身上學到經驗:
陸龜的肺炎治療,
首重早期發現早期送醫。
若能在白天提供足夠的烤燈熱源讓陸龜自己決定使否要取暖,陸龜其實對於冬天「乾冷」環境的適應力是很不錯的。
陸、參考文獻:
- Bidmon, H.-J. (2002): Die indische Sternschildkröte Geochelone elegans (Schoepff, 1795) - eine problematische tropische Landschildkröte? Teil 4: Schlupf, Aufzucht und Krankheiten. Reptilia 7(3): 56-63.
- Bidmon, H.-J. (2002): Eine "Laufende Nase" oder das Runny Nose Syndrom (RNS)? Praktische Erfahrungen mit Indischen Sternschildkröten. Radiata, 11(3):41-43.
- Bidmon, H.-J. (2009): Ernährungsgrundlagen und Darmpassagezeiten bei herbivoren Landschildkröten -oder wie selektierende Nahrungsgeneralisten auch unter extremen Bedingungen überleben: Eine Übersicht. Schildkröten im Fokus, 9(1):3-26.
- Blahak, S. (2002):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urtles and tortoises. Turtles,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turtle & tortoises symposium Vienna 2002: 593-612. Edition Chimaira.
- Chai, N. (2010): Overview of reptile medicine.
- Dennert, C. (2009): Symtome zur Früherkennung von Krankheiten bei Landschildkröten. Schildkröten im Fokus, 6(3):14-24.
- Fife, J.D.(2007): Star tortoises. The natural history, captive care, and breeding of Geochelone elegans and Geochelone platynota. Turtles of the world series. Testudinidae number 10.
- Fife, R. (2002): Care and breeding of the radiated tortoise, Geochelone radiata. Turtles,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turtle & tortoises symposium Vienna 2002: 505-510. Edition Chimaira.
- Heinle, N, & Bidmon H.-J.(2002): Auf- und Nachzucht der Strahlenschildkröten Geochelone radiata (Shaw, 1802): Haltung und erfolgreiche Vermehrung über mehrere Jahre nach Anpassen der Inkubationstemperaturen der Eier an die klimatischen Gegebenheiten im Ursprungsgebiet der Tiere. Emys, 9(2): 4-28.
- Highfiled, A.C.(1993): Running nose syndrome. Tortoise Trust Newsletter, 2:1-2.
- Hnízdo, J. & Pantchev, N. (Hrsg.) (2011): Tierarztpraxis Schildkröten – Diagnose · Therapie · Pflege · Prävention. Edition Chimaira.
- Huber, A. (2001): Schildkröten in Madagaskar. Radiata, 10(2): 20-25.
- Jacobson, E.R.(1994): Causes of mortality and diseases in tortoises: a review. Journal of zoo and wildlife medicine, 25(1): 2-17.
- Köhler, H (2008): Aufzucht europäischer Landschildköten-Babys. Vom Ei zum robusten Jungtier. Schildi-Verlag Augsburg.
- Lawrence, K. & Needham, J.R. (1985): Rhinitis in long term captive Mediterranean tortoises (Testudo graeca and T. hermanni). Vet. Rec., 117: 662-664.
- Pirog, E. J.(2008): Sulcata and leopard tortoises. T.F.H.
- Sinn, A.D. (2004): Pathologie der Reptilien, eine retrospektive Studie. Inaugural - Dissertation zur Erlangung der Doktorwürde der Tierärztlichen Fakultät der Ludwig-Maximilian-Universität.
- Wirth M. & Fritz P.(2011): Haltung und Nachzucht der Madagassischen Strahlenschildkröte. Marginata, 8(1): 24-30.
補述:
感謝在自台灣高雄的獸醫師周醫師針對 Baypamun 藥理作用和筆者進行了討論,
在此略簡述如下:
德國的 Bidmon 博士本身並非獸醫師,
雖然他的自身經驗發現 Baypamun 效果佳,
可他對於 Baypamun 使用的定位,
僅止於對免疫力的促進,
並未提到此藥對於病毒的防治。
或許 Bidmon 博士目前並無明確的證據,
無法證實陸龜的肺炎其實和病毒的關係更密切,
況且當今獸醫界主流的觀點也尚未有此共識。
我們身為陸龜愛好者,
僅能期盼在不久的將來能有更明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