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Erich Sia
冬眠總論
冬眠是所有歐系陸龜很自然的每年循環週期。
對於母龜而言更有強迫的必要性,
否則母龜將會變得不孕。
冬眠過後的烏龜會變得更有抵抗力、更有活力,
而色彩也會更鮮明。
基本上來自西部的品種以及東部較溫暖地區的品種,
其冬眠期較短約只有三個月。
而來自內陸高海拔地區的東部品種,
則很適應長達五個月的冬眠期,
因為當地積雪的冬天較長。
就算是在人工環境下繁殖出來的陸龜,
也絲毫無可改變。
幼龜需要在冬季終止新陳代謝,
否則其成長將出現不符自然的快速,
結果會造成疾病的產生。
烏龜是變溫爬蟲動物,
完全受到外部溫暖光照的引導。
假如沒有這些熱光,
那麼烏龜就會變得遲鈍、僵硬甚至幾乎無法行動。
整體的代謝過程將變得更緩慢,
況且也不夠完全。
全年在戶外飼養的陸龜,
就像是置身野外一樣,
很自然的會準備冬眠。
經由日漸降低的溫度,
尤其是在夜間,
以及自然的白天日照時間減少,
烏龜的進食量會自行減少,
並且排空其腸道,
直到進食行為完全停止,
而在特定的低溫時,
終於進入了冬眠。
體溫的下降與週遭環境是同時的,
所以一切的活力都將停止於絕對最低點。
郝曼陸龜的心跳速率在體溫 5 ° C 時將下降到每分鐘只剩四下。
經常有人提出這樣的看法,
烏龜必須吃含脂肪的食物以便渡過冬天,
這個看法是致命危險的。
事實上完全是相反的!
隨著春天日漸溫暖,
或者太過溫暖的冬天裡,
生物組織會分解脂肪。
新陳代謝從約 8° C 時才啟動。
然而基於不合適的溫度,
代謝並不會進行。
因此在肝臟內會形成酮體,
並且導致酸中毒。
結果是烏龜陷入昏迷,
這往往意味著死亡。
冬眠期間的體重下降與脂肪的燃燒完全無關,
這完全只是越冬期間因過於乾燥導致的液體流失造成的。
若有足濕度的越冬底床,
體重將幾乎完全不變。
在一些例外的情況下,
烏龜甚至會在越冬後,
因皮膚吸收水分而出現體重增加幾公克的情形。
依據來源的不同,
烏龜盡可能要在防寒玻璃屋內待到十一月中旬為止,
而且如先前所提到的,
在此提供保溫直到烏龜自己挖掘藏匿處為止。
這些烏龜個體就像在野外一樣,
會自己決定最好的時機,
而此時就算在白天我們提供了熱源,
烏龜也不再進食好讓自己的腸道排空。
冬眠的準備是透過內在的本能、
日漸變短的白晝和夜間降溫所促成的。
雄龜在野外的冬眠時間比雌龜還短,
因此雄龜在秋天較晚進入冬眠,
並且在春天時較早甦醒。
春天的時候烏龜受到內在本能的驅使以及不斷上升的溫度,
又從地底爬回至地表。
從三月份開始就要小心翼翼的把烏龜由冬眠盒子裡挖出來,
並且放置在防寒玻璃屋內新設置的藏匿地點,
上方則鋪蓋了稻草和葉片.
為了也不會造成過大的溫差,
移動烏龜最好的時間是在晚上.
一但夜間溫度透過陶瓷加熱至 15° C,
而日間溫度也透過鹵素燈提夠了足夠的熱源,
很快的就會有第一隻烏龜爬出並在光源下取暖.
在天氣晴朗的時候,
打開防寒玻璃屋的上蓋,
那麼烏龜便能在裡面作日光浴,
也可以讓烏龜第一次走出戶外.
冬眠之後幫烏龜泡澡很重要,
唯有如此烏龜才能大量的喝水,
並且重新恢復水分的平衡,
進而再度促進新陳代謝作用.
我個人使用約 30° C 甘菊茶的經驗很不錯.
不過要注意了,
不可用拉扯的方式強迫幫烏龜泡澡,
泡完澡也要很小心保持乾燥.
而唯有當烏龜自己再度恢復活力時,
才可幫烏龜進行第一次的泡澡!
野外的烏龜也會在冬眠過後大量喝水,
野外的烏龜是不會自己去泡澡的說法是沒錯,
不過此時在自然環境中的烏龜也會坐在水裡.
義大利中部平均而言在二月份下雨的天數是 10 天,
三月份則是 11 天.
曾經在南方(地中海地區)體驗過下雨的人都知道,
當地的雨水並非如我們這裡(德國)是整天下個不停,
而是烏雲在極短的時間內把雨全部下完,
然後又恢復了晴朗的天氣.
當然了,
南方(地中海地區)也會出現不同的天氣類型,
不過那些都不是標準的氣候型態.
烏龜在烏雲過境後,
也會坐在水裡一邊泡澡一邊喝水.
所以我們時而將烏龜放在水盤子內泡澡喝水,
是絕對很符合自然的做法.
烏龜很快的就能適應,
並且能夠忍受這些過程而不致產生緊迫,
就像野外的大雷雨一樣.
可惜我們(德國)並沒有像南方(地中海)一樣的下雨型態,
我們(德國)的雨水大都是整天的下,
而且溫度很快就會大幅下降.
此時我們就要將烏龜放在乾燥的保護環境下,
而不是令其順其自然的泡澡.
原文網址:
www.testudo-farm.de/html/winterstar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