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也忍不住誘惑,
抓了一隻緬甸星龜(Geochelone platynota)回家,
而且是一隻背甲直線長度(SCL)僅為 8.5 公分的幼龜。
會想飼養緬甸星龜,
除了看上了非常勻稱的幾何星條花紋以外,
此龜在野外可說已經絕種的珍稀程度,
也是令我想在還有機會時多看看緬星幾眼的誘因。
除此以外,
我從未飼養過這麼小的幼龜,
只從其他飼主接手過較穩定的陸龜,
不知道幼龜的照顧是否真的比較麻煩?
更重要的是,
我很想做實驗,
應該是說「求證」,
我真的很想了解陸龜文獻與玩家間的看法差異,
到底是哪種觀點比較客觀可信。
一到新環境就馬上吃東西的小緬星,在咬了一口雜草後就不再吃了,只繼續吃豌豆。輻射龜在一旁不斷地打量著新來的幼龜。
其實現在市面上流通的緬甸星龜,
可說全是人工飼養繁殖的個體,
畢竟野生緬甸星龜已經音訊全無了。
人工詳細照顧養殖下的星龜,
不必歷經惡劣環境的考驗和天敵的獵食,
雖然存活率大幅的提升,
但能否再度適應野放的環境,
成了緬甸星龜很嚴厲的考驗。
緬甸有關單位先前曾經野放緬甸星龜失敗,
或許也和人工環境下過度養尊處優,
導致許多求生的本能和天性無法適度的磨練和發展。
也就基於這樣的緣由,
這隻緬星幼龜,
在我抓回家以後就直接丟到戶外的陽台,
完全不給予特殊的待遇,
而且這隻小緬星還要面對另一隻龐然大物~輻射龜(Astrochelys radiata)~的可能欺凌。
剛因翻車被我救起扶正的小緬星,一度讓我擔心可能要經常出手相救。還好小緬星在到家一個星期後就不在發生翻車事件了。
我唯一打算做的,
就是冷眼觀察以及在緊急時出手相救。
生老病死就一概順其自然吧,
這也是真正野生動物必須要面對的現實考驗。
當然了,
我的陽台比起真正的真正的野生環境,
不但食物豐富且無獵食天敵,
可說優渥太多了!
但讓幼龜直接置身陌生骯髒的戶外環境,
對許多百般呵護陸龜的飼主而言,
已經是夠殘忍且不智的舉動了。
不過我養緬星的目的在於觀察和紀錄,
在人工環境下過度呵護或溺愛陸龜,
在我看來對於緬甸星龜的持續保育或日後野放,
並不具有任何值得參考的價值。
小緬星遇到背甲噴水潮濕時,會自己走到人工光源下方烤乾再離開。
緬甸星龜才剛放養至陽台後,
就立刻爬向食盤上的青菜大吃一頓。
巨大的輻射龜成龜對於新來的嬌客很是好奇,
不斷的圍繞在幼龜的身旁走動並不時地聞了又聞。
老實說我心裡也有些緊張,
很怕輻射龜把小緬星當成食物或敵人給一口咬住了。
不過我的擔憂看來是多餘的,
大輻射龜僅是對新來的嬌客感到好奇,
但並沒把牠當成食物或敵人看待。
雖然大輻射龜對小緬星並無敵意,
顯然也沒善待小傢伙,
三不五時會從幼龜身上爬過,
第一次見狀時我真的捏了把冷汗,
很怕脆弱的幼龜背甲撐不住大龜的重壓。
不過幼龜在大龜重壓踏過之時雖然呈現龜縮狀態,
也很快地在危機解出後又到處走走逛逛了。
在遇到大水沖洗地板時,小緬星會大口大口的喝很多水,隨後就解出了含乳白色粉末的尿液,或者順便解出大便來。
在剛到新環境時,
小緬星很活潑地到處探索和攀爬,
似乎在找尋適合自己的休息場所或棲身之地。
雖然陽台有個很大的龜窩可用,
但小緬星在夏天的這段日子裡,
只在龜窩內睡過不到五個日子。
這很可能是有個粗魯的同居夥伴,
使得緬甸星龜寧可待在其他的地點休息。
小緬星最喜歡的過夜位置,
在底床略含泥炭土且距離人工光源很近的地方。
有別於往年我以控溫器來控制人工光源的開關,
今年起我改以定時器控制,
也就是從上午 6:30 至 11:30 開啟,
然後從 11:30 至 14:30 陽光最強的時段關閉,
之後再從 14:30 開啟至 17:00 為止。
換言之,
讓烏龜自己決定要不要接受陽光或烤燈的熱源。
由於無法辨認小緬星的性別,讓我不急著一次就養兩隻。不過據某陸龜專家表示:這一批來台的小緬星,很可能都是公龜。
或許是太過積極的探索新環境吧,
這隻小緬甸星龜最常讓我出手相救的,
要算是翻車了。
在初來乍到的前一個星期,
我總共救了小緬星五次。
隨著出手幫幼龜「翻正」次數的增加,
其實我也越來越放心不下,
總不能不工作整天待在家裡等著牠翻車時趕緊相救吧。
對此我一度很納悶,
野生的幼龜無人相救該怎麼辦?
這是否是野生幼龜死亡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不過說也奇怪,
一個星期後小緬星就再也沒發生翻車事件了,
而且對於周遭環境也不再那麼感到新奇到處探索。
或許野生的幼龜打從一出生就看見了花花世界,
不像我這隻小緬星對周遭環境那麼大驚小怪的吧,
所以翻車的機會也可能比較少了。
遇到潮濕環境就開始四處尋尋覓覓的的小緬星,若非我親眼目睹,很難相信陸龜在此時所展現的靈巧身段。
緬甸星龜在到家後的第 20 日,
也就是 2011 年 6 月 27 日,
被我觀察到第一次解出乳白粉末狀的尿液,
若從德國的觀點來看,
這是正常不必擔憂的現象。
不過「水分不足」是陸龜泌尿道結石的非常重要原因,
這讓我開始注意水分的問題。
我養龜至今從不幫陸龜泡澡,
先前重病的公輻射龜是例外,
因此我也不打算幫小緬星泡澡,
畢竟野生的個體可沒這種特殊待遇。
而我也絕不相信泡澡是陸龜飼養的必要程序之一!
但我的確發現了很有趣的現象,
首先是小緬星並不會去喝水盆內的水,
只在我沖洗陽台地板時喝地上流動的(髒)水,
而且總是大口大口地喝。
更有趣的是,
小緬星在大口喝水後沒多久,
便開始解大號了,
而且不時會有含乳白色粉末的尿液一起排出。
此一現象,
其實與野生棲地的落雨淹水相當類似,
這也解釋了為何野生陸龜沒有人類幫忙泡澡也能過得很好。
小緬星終於發現了第一隻蚯蚓,這時很靈活地抬起前肢準備由上往下啄食享用大餐了!
令我感到很有趣的是,
緬甸星龜在遇到人工澆水導致背甲潮濕之後,
常常會走到人工光源下方接受照光,
直到背甲恢復乾燥後才又離去。
這似乎意味著,
小緬甸星龜可以接受腹甲遇到潮濕的狀態,
可並不喜歡讓自己的背甲搞得溼答答的。
不過最令覺得很驚奇的是,
緬甸星龜在陽台地板潮濕的時候顯得特別的活潑,
大口喝完了水以後,
便會到處尋尋覓覓的,
且看到地上細長條狀的殘渣總是不自覺地咬一口。
直覺告訴我,
這個現象是小緬星想吃「蟲子」的反應。
於是我曾試著拿麵包蟲放到緬星的面前,
但緬星顯然對麵包蟲的興趣不大,
當然也可能是我放置麵包蟲的時候,
陽台地板是乾燥的,
未能引起緬星的衝動。
無論如何,
更有可能的是我的直覺判斷是錯誤的。
嘴裡正含著蚯蚓的小緬星,完全無視旁邊青菜的存在,以靈活的身段追捕著蚯蚓大餐。一旁的大龜則對蚯蚓毫無興趣。
就在緬星幼龜到家後剛滿一個月,
讓我見到了一幅又驚又喜的景象:
當我沖洗陽台之後,
有三隻小蚯蚓從爛泥堆內隨著流水沖出,
此時的緬甸星龜簡直就像隻敏銳的小狗一樣,
很靈活的追捕著這三隻蚯蚓來當作大餐!
我在匆忙之時以手機拍攝到了一張照片,
雖然成像模糊但卻對我而言是極為珍貴的一幅畫面。
這直接證實了許多文獻肯定陸龜會吃肉的說法,
但我不死心還將此照片發表在德國和美國的陸龜論壇,
以尋求這兩個先進國家之陸龜飼主的看法。
正如我所料的,
有些網友也跟著表示自己的陸龜也會吃蟲,
還熱情的貼圖以示佐證;
有些則表示自己沒見過陸龜吃蟲。
無論如何,
至少我沒遇到德國或美國的網友以激動否定的態度來看待陸龜吃肉這檔事。
小緬星以類似吸麵條方式吃下第一隻蚯蚓,此時的小蚯蚓僅剩一小端還沒被吃掉。
在之後我又撞見過一次緬星在潮濕的地面上捕食了兩隻蚯蚓,
更進一步增強了我對小緬甸星龜愛吃肉的印象。
就在今年(2011 年)的 8 月 23 日,
我做好了拍照的準備,
預計緬星在我沖洗陽台的時候,
應該又會大開殺戒吃蚯蚓。
果不其然,
小緬甸星龜就在食盤旁邊發現了兩隻蚯蚓,
幼龜再度以很靈活的身段吃下了這頓大餐,
而且完全捨棄了食盤內的豐盛青菜,
吃完了蚯蚓便逕行找地方休息去了。
而我也拍到了極為珍貴的緬星吃蚯蚓連續畫面,
讓我不再羨慕德國和美國陸龜玩家或專家所刊登的陸龜吃蟲照片。
緬星幼龜找到了第二隻較粗且較長的蚯蚓,豪不客氣地從蚯蚓的一端咬住開始吞食。
陸龜是否可以吃肉,
在陸龜養殖圈內向來是個爭議性很大的議題。
但我所求證查閱的陸龜研究文獻,
卻不支持許多陸龜是純素食動物的說法,
這與許多陸龜玩家的看法大異其趣。
何況我自己親身觀察記錄到了:
小緬星在見到蚯蚓時的靈活捕捉模樣,
再加上小緬星在兩種「天然食材」之間,
優先選擇吃的是蚯蚓而非青菜。
誰能說陸龜對食物沒有選擇能力?
小緬星如果不需要或不應該食肉,
為何會有如此的怪異表現?
但在此要再度強調的是,
我所查閱的文獻和親身的觀察,
絕非要鼓勵陸龜飼主們毫無顧忌的給陸龜吃肉,
至少德國的 Bidmon 博士便認為,
陸龜吃肉是有其特定「時機」的。
其實我們應該這麼說,
陸龜吃肉的時機拿捏其實才是飼主們應該加以學習理解的,
而非只以情緒化的心態來反對陸龜果真會吃肉的存在事實。
我的緬星飼養之路才剛開始,希望牠能協助我觀察記錄到許多我想求證的陸龜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