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安哥洛卡陸龜(Astrochelys yniphora)應該很容易就獲得雙料冠軍頭銜。
不過安哥洛卡陸龜也是當今世上最珍稀的陸龜之一,
目前野生的個體數量僅有約 600 隻左右,
別說陸龜飼主想養了,
就連保育的工作都是個很大的責任和挑戰。
因此學術界有關安哥洛卡陸龜的研究文章還不少,
不論是針對生態和繁殖方面,
畢竟沒有任何人希望這麼美麗的陸龜從地球上消失。
不過這一次我想要探討的,
是一篇由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所發表的論文,
這是 O'Brien 等人於 2005 年針對安哥洛卡陸龜的幼龜所做的研究。
第一作者 O'Brien 專攻的就是馬達加斯加的陸龜,
他發表於 2002 年的博士論文就是在探討輻射龜的捕捉和族群數量議題。
由於有許多的研究表明,
澤龜和陸龜的母龜越大,
產下來的卵和孵出來的仔龜也就越大,
而仔龜出生時的大小也影響到日後的存活率。
因為體型較大的仔龜具有較強的移動能力,
以便尋找各種資源或逃避獵食者,
也具有較好的耐力得以度過艱困的環境。
由於體型較小的仔龜本身的死亡率也較高,
所以仔龜如果能越快成長至某個體型大小,
就能越快逃離生命早期的高死亡率。
安哥洛卡陸龜可說是世上最珍稀的陸龜。若照目前保育方式發展下去,絕種之日可說指日可待。
因此英國的學者就很想了解,
野生未滿一歲的安哥洛卡陸龜之仔龜,
其大小和一年以後的存活率是否有關連性。
這一次的實驗其實非常的簡單,
研究人員從 1993 年十月至 2000 年二月間,
總共在某個保護區內抓到了 152 隻小於一歲的安哥洛卡陸龜,
這些仔龜在做了記號以後便放回原保護區內。
本研究所呈現的結果非常的簡單:
在往後的追蹤發現,
野放的 152 隻小於一歲的安哥洛卡陸龜,
在經過一年以後總共有 41 隻幼龜重新被尋獲。
英國的學者發現,
仔龜在野放當時的直線背甲長(SCL)與日後的存活率最有關連,
一年後存活的幼龜在野放當時的平均直線背甲長為 41.7 mm,
一年後死亡的幼龜在野放當時的平均直線背甲長為 39.3 mm。
雖然僅差 0.24 公分,
但學者還是發現這兩者間從統計學上來看有著顯著的意義。
至於仔龜是哪一年出生的,
或者母龜每一窩的產卵量,
以及仔龜的成長速率,
則都與日後的存活率沒有關聯。
本研究看似好簡單的一個結果,
卻引發我一發不可收拾的情緒反應!
首先是本研究的實驗方法。
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學者對於仔龜死亡的認定,
並非以找到屍體為準,
而是日後找不到了就算死亡!?
這算哪門子的研究?
作者難道不知道在保護區內覬覦安哥洛卡仔龜的採集者很多嗎?
否則流通市面的安哥洛卡陸龜是怎麼來的?
找不到的陸龜其實很有可能是遭人盜採走私至各國了。
萬一安哥洛卡陸龜在保護區內的第一年存活率真的那麼低,
而不是因為人類採集導致消失無蹤的話,
那就更不可以輕易放回野生的環境自生自滅,
否則我們只能說此種陸龜的的滅亡之日是指日可待了。
野生安哥洛卡陸龜的存活率真的有那麼低嗎?有必要做進一步的了解。
而很多保育人士不斷呼籲不要飼養野生動物,
並經常抨擊寵物飼主的總總不是。
若由 O'Brien 等學者的這篇研究來看,
將野生未滿一歲的安哥洛卡陸龜野放,
也實在不是個明智之舉,
而且很有必要重新檢討保育的方法。
野生的安哥洛卡陸龜據估計也只不過剩下 600 隻左右,
站在復育的立場上,
捕獲的野生仔龜根本就必須飼養在人工戒護的環境中,
至少等其成長至某個大小再進行野放。
更甚者,
交由私人的陸龜繁殖場進行育種和繁殖的工作,
對於復育安哥洛卡陸龜的成功率,
才能獲得大幅度的提高。
因為私人陸龜繁殖場為了自身的利益,
絕對會嚴格看管安哥洛卡陸龜不受任何的天災人禍所傷,
也會盡一切的力量來繁殖安哥洛卡陸龜以牟取利益。
人類此時由原本最大的天敵化身為最大的保護者,
從此安哥洛卡陸龜將不再受其他獵食者所傷害,
況且也不再讓安哥洛卡陸龜飽受旱災和食物短缺之苦。
綜觀古今中外的歷史,
人類的確以直接和間接的方式消滅了許多的物種,
然而這並不包括受到人類寵愛的生物!
不論花草魚蟲鳥貓狗牛馬羊鼠兔.....等等,
一旦是被人類「喜歡」上的,
有哪個沒能協助繁衍出大量的後代子孫?
況且發展出更多變異品系的物種比比皆是,
甚至有許多物種因數量太多而遭到人類遺棄的下場。
安哥洛卡陸龜若不走這條復育的路線,
期前景堪慮的程度可想而知。
保育人士若依舊只知一昧的將商業利益的行為動機視為罪惡並抨擊,
顯然至少有必要重修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和人類史這四門課程!
與其讓安哥洛卡陸龜在野外環境自生自滅,交由有心的陸龜養殖場和飼主來飼養,或許能提供更完善的呵護,甚至積極繁殖出下一代。
回到主題!
最重要的是,
本研究只畫出了分布圖,
然後就告訴讀者具有統計上的意義。
很遺憾的是,
該圖表中的死亡和存活分布點非常的不集中,
分布也越不集中的成果,
其說服力肯定就越差。
作者顯然應該告訴讀者,
這些分布的信賴區間在哪,
而不是一語帶過就算了。
很湊巧的,
英國倫敦帝國大學的 Wallis 在 2009 年所發表的碩士論文,
是篇針對人工飼養的安哥洛卡陸龜重回原生地的研究,
我對 O'Brien 等學者報告的一些疑慮,
在此論文中獲得了相當多的解答。
首先是關於安哥洛卡陸龜的棲息地議題。
根據 Wallis 的論文指出,
針對馬達加斯加一個原產地的調查顯示,
在 2000 年時適合安哥洛卡陸龜生存的環境尚有 8000 公頃,
但是到了 2009 年時減少了 17.5%,
只剩下了 6600 公頃的地區還適合安哥洛卡陸龜。
這是指適合生存的環境喔,
並非在那麼大的面積內都有安哥洛卡陸龜。
雖然馬達加斯加政府規劃了國家公園和保護區,
但實際上有很多地區都已經不適合安哥洛卡陸龜生活了。
由這樣的數據來看,
人為破壞安哥洛卡陸龜環境的速度可說相當的驚人,
這或許也是野放仔龜在一年以後存活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人真的捨得吃這麼可愛、珍稀且昂貴的陸龜嗎?我非常懷疑報導的可信度!
其次是盜採安哥洛卡陸龜的問題。
市面上所見到的安哥洛卡陸龜,
可說都是從馬達加斯加偷出來販售的。
而西方國家的價格從網路上的每隻 10,000 美元,
到英國黑市的 35,000 英鎊都有。
安哥洛卡陸龜如此高的利潤,
叫凡夫俗子不動腦筋偷來賣都很難!
安哥洛卡陸龜甚至在馬達加斯加的保育中心內也會遭竊!
例如於 1996 年有 73 隻幼龜和兩隻母成龜在繁殖中心被偷走;
在 2009 年時也有 4 隻亞成體在野放入國家公園前夕被偷。
連繁殖中心和收容所等有人看管的地方,
安哥洛卡陸龜都會被人偷走了,
那麼一旦進入了國家公園無人嚴密看守時,
盜採者想偷走安哥洛卡仔龜就又更容易了!
這如我原本所懷疑的,
盜採才最有可能是 O'Brien 等學者在一年後找不到幼龜的最可能原因,
而非沒找到就以鴕鳥心態認定是死亡了,
除非......(監守自盜)
不過最讓我震驚的是,
在 Wallis 的碩士研究論文中,
提到了中國為了龜肉進行安哥洛卡陸龜的交易也很令人擔憂!
(原文:There is also concern that the species is being targeted for its meat by traders from China.)
我~的~天~啊~!
中國人真的吃了安哥洛卡陸龜??
我實在無法相信這樣的指控,
於是直接閱讀 Wallis 的引用文獻。
原來這是出自一篇 2009 年八月訪問馬來西亞某位野生動物走私界的「名人」之報導,
該「名人」在訪問之初展示了一張他手捧安哥洛卡陸龜的照片,
並且表達了擔心中國非法商人是為了龜肉來買這隻高價的馬達加斯加陸龜!
(原文:He expressed concern that the highly-priced Madagascar tortoise is targetted by Chinese traffickers for its meat.)
非法商人為了促進買賣和殺價,
極可能會亂編出許多理由來塘塞,
這是司空見慣很常見的手段。
而堂堂一篇倫敦帝國大學的碩士論文,
怎麼會輕易引述一篇訪問的內容,
何況受訪者竟然是馬來西亞的犯罪人士,
至少也應該向中國進行查證的功夫吧。
無論如何,
中國境內是否真有人吃了安哥洛卡陸龜,
如今也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此一污名已經傳出並遭引述了。
均由廣州的 wayway 龜友所提供,
我在此表達致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