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感到困擾的並不只是流鼻水,
因為很多時候陸龜都照樣進食且活力正常。
到底陸龜流鼻水的原因是甚麼呢?
除了細菌和病毒感染以外,
如今還知道了一種稱為黴漿菌的感染,
也是導致陸龜流鼻水的重要病原體。
黴漿菌(Mycoplasma)是一種沒有細胞壁的細菌,
能夠改變形狀並且通過阻擋細菌的過濾系統。
由於黴漿菌很小且具有相當簡單的基因組,
所以要透過外來的協助才能繁殖,
體外培養也只能使用特殊的培養液並添加許多物質才能成功。
黴漿菌可以像病毒一樣躲入宿主的細胞內而幾乎無法加以消滅,
因此想要完全消滅黴漿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一旦當陸龜遇到緊迫的時候,
總是又會引起感染症狀。
自從 1991 年起在美國就已經知道沙漠陸龜(Gophurus agassizii)和地鼠穴龜(Gopherus polyphemus)會發生黴漿菌的感染了,
而且被視為野生陸龜數量遭受威脅的原因之一.
黴漿菌典型的感染症狀就是流鼻水,
最終並會引起結膜發炎,
也就是俗稱的上呼吸道疾病(URTD)。
與此疾病有關的,
是一種最新被分離出來的黴漿菌:Mycoplasma agassizii。
單單是發現某種體內的微生物並不足以說明能夠引起疾病,
還必須將此微生物導入健康的個體中觀察是否會發病,
才能證實某種微生物和疾病的因果關係。
於是在 1994 年的時候美國學者 Brown 等人便讓沙漠陸龜感染此新型的黴漿菌,
也的確發現會引起相同的流鼻水症狀。
同一批學者在 1999 年時也成功的讓地鼠穴龜感染黴漿菌並出現症狀.
在此同時學者們還分離出了另一種新型的黴漿菌:Mycoplasma testudineum,
這種黴漿菌也會導致沙漠陸龜的呼吸道疾病。
歐洲陸龜在德國感染黴漿菌的比例非常高,但症狀也通常比較輕微。
其實在歐洲的陸龜養殖界,
老早就知道"鼻水症候群(Runny-nose-syndrome)"了。
正如病名所云,
典型的症狀就是流鼻水。
原先推測這是病毒或細菌性感染所造成的,
如今則已經很清楚了,
在歐洲的許多陸龜流鼻水症狀,
也是因為感染 Mycoplasma agassizii 造成的。
歐洲最早是在 2000 年展開調查的,
在法國南方的野生赫曼陸龜(Testudo hermanni)和摩洛哥的野生歐洲陸龜(希臘陸龜)(Testudo graeca)身上,
也都發現了對抗 Mycoplasma agassizii 的抗體。
而且歐洲陸龜身上的黴漿菌只有在遭到捕捉時才能發現。
不久以後德國官方的一個獸醫研究機構,
便進行了大規模的陸龜鼻腔分泌物檢驗,
並且證實了許許多多的陸龜身上都感染了 Mycoplasma agassizii。
除了赫曼陸龜和歐洲陸龜以外,
緣翹陸龜、四趾陸龜、豹龜、輻射龜、蘇卡達陸龜、埃及陸龜、星龜、紅腿象龜、蛛網龜、西里貝斯陸龜、摺背陸龜等,
也都出現了感染陽性的反應,
因此認為此一病原體是能夠感染所有陸龜的。
德國的原始文件評估顯示,
陸龜出現典型的流鼻水症狀和感染 Mycoplasma agassizii 之間的關聯性,
在歐洲陸龜身上是 84%(也就是因感染 Mycoplasma agassizii 而出現流鼻水現象),
而四趾陸龜是 75%、豹龜是 71%,
但是在緣翹陸龜身上只有 48% 且赫曼陸龜身上只有 24%,
因此和 Mycoplasma agassizii 並無很明確的關聯性。
至於其他的陸龜品種由於數量太少,
因此無法呈現出具有統計意義的評估。
德國的這次大規模陸龜檢驗,
採取的是美國學者所使用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能夠證實赫曼陸龜、四趾陸龜和歐洲陸龜身上是否具有對抗 Mycoplasma agassizii 的抗體,
而且所有這三種陸龜都能發現抗體,
這也就是強調了,
這些歐系陸龜都曾經遭受過 Mycoplasma agassizii 的感染。
英國在 2004 年的一個針對人工飼養環境研究也發現,
在四趾陸龜身上的 Mycoplasma agassizii 感染最為嚴重,
但是赫曼陸龜、歐洲陸龜和緣翹陸龜也都有所發現。
台灣中興大學在 2006 年的一份研究也發現,
有 16.3% 因上呼吸道疾病來求醫的陸龜證實遭到了黴漿菌感染,
雖然在 110 次的檢驗中僅有一次確認是 Mycoplasma agassizii。
可惜的是這並不是像德國一樣較大規模的研究,
我們並不清楚未就醫陸龜之感染比例。
豹龜一旦感染黴漿菌,症狀會較嚴重。這是不同種陸龜不建議混養的原因之一。
每一種陸龜感染黴漿菌的發病症狀並不一致。
對於歐系陸龜而言往往只有流鼻水症狀,
不過食慾和活力都不受影響,
因此是不需要特別做治療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可合併其他的細菌性感染,
並且導致肺炎和損害整體的健康。
否則的話就要接受抗生素的治療了。
熱帶地區的陸龜,
特別是豹龜,
在感染黴漿菌後症狀會特別的嚴重。
感染的個體除了會出現流鼻水症狀以外,
也會很快的損害到整體的健康,
開始出現拒食、肺炎以及呼吸時的雜音。
這些受感染的個體必須請獸醫師來診治。
基於對不同病原體抵抗力的不同,
不同品種的陸龜應該分開來飼養,
尤其是熱帶地區的陸龜如豹龜、輻射龜或埃及陸龜,
不可以和歐系陸龜混養在一起,
因為黴漿菌能夠透過動物之間的接觸直接傳染。
至於黴漿菌是否能由母體垂直傳染給仔龜,
截至目前為止則是無法證實的。
要完全根治黴漿菌的感染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種特殊的細菌能躲入宿主的細胞內,
所以便無法在加以消滅了。
只要陸龜又遇到了環境緊迫,
黴漿菌就可能再度活躍,
並導致陸龜出現流鼻水的症狀。
德國獸醫界所提及的環境緊迫,
包括了買賣換手、運送過程和氣溫改變,
並沒有包括溼度這一項。
雖然很多台灣陸龜玩家感覺溼度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不過台灣中興大學的研究也發現,
病例之發生除與氣溫改變具相關趨勢外,
與其他氣候因子則無相關,
可說和德國獸醫界抱持相同的看法。
相反的,
提升濕度反而有助於流鼻水症狀的改善。
德國獸醫學博士 Ursula Eggenschwiler 在 2007 年針對陸龜流鼻水所發表看法是:
陸龜流鼻水現象相當常見,
某些陸龜甚至非常常見且不會損個體的整體健康。
只要提高飼養箱的溫度和濕度,
流鼻水症狀通常會自己消失。
只有當流出來的鼻水呈現黃色,
且個體看起來變虛弱時,
就必須前往就醫了。
日後陸龜飼主看到陸龜流鼻水時,
也應該可以比較放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