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質是個很而熟能詳的名詞,
大家都知道陸龜需要鈣質,
才能對陸龜的發育和成長有所幫助。
很多陸龜飼主也都有為愛龜添加鈣粉的習慣,
但是鈣質要怎麼提供?
而如果使用鈣粉,
劑量和頻率又是如何?
相信這些都是陸龜飼主們很關注的議題。
很遺憾的是,
德國的獸醫學博士 Petra Kölle 女士,
在其 2009 年所出版的新書「烏龜:是寵物也是病患」中,
則明白的提到了:
「爬蟲動物所需的鈣質和維生素 D 含量並不清楚,
鈣含量的推薦值,
即乾重的 0.6% 至 1%,
只不過是基於經驗值而來的,
此外產卵期和成長期的烏龜之需求,
則可佔乾重的 2%。」
這看在許多資深陸龜玩家眼裡,
只能用傻了眼來表達。
原來學界至今還無法確認陸龜真正所需的鈣質含量!
德國的獸醫學博士 Petra Kölle 女士書中針對鈣質建議的部分。
那麼學術界果真不曾針對陸龜所需的鈣質含量進行過研究嗎?
學者們針對陸龜的鈣質需求研究,
其實還是有的,
只不過論文的探討,
雖然能發現一些結果或相關性,
可是往往也引發了更多後續的疑點,
等待更進一步的實驗來求證,
這也是做研究很好玩的地方。
本文所要提出的一篇研究,
是一篇以不同含量鈣質餵養豹龜的實驗。
這是 2005 年由丹麥的學者 Fledelius 等人所發表的論文,
其標題就是「食物含鈣量對豹龜的影響」。
這是個多麼令陸龜飼主振奮的標題呀,
總算有學者對此議題好好的進行了研究。
但我必須很遺憾的說,
這是我閱讀眾多陸龜相關研究論文以來,
最令我感到不滿的一篇研究!
我們先來看看作者針對此文所寫的「摘要」:
24 隻豹龜幼龜以六隻為一組分成了四組;
其中一組以基本的低鈣食物餵食六個月的時間,
另外三組則除了餵食相同的基本食物外,
並添加了一倍、三倍和九倍的爬蟲鈣質建議添加量。
豹龜的骨骼礦物質含量與密度,
則是在實驗之初和結束時,
透過了雙能量X光吸收儀(DEXA)和抽血來評估。
各組中的一隻豹龜在死後進行了檢驗。
在無接受鈣質補充組的陸龜身上,
可以發現很明顯的鈣質流失。
而接受建議鈣質補充劑量組的陸龜甲殼上,
其鈣化的程度也未如預期。
接受三倍鈣質建議劑量的陸龜,
擁有最高的成長速率也最為茁壯。
然而接受高鈣質劑量的這兩組陸龜,
在驗屍的觀察中,
都發現了轉移性的鈣化現象。
看完了上述的摘要段落,
我們很容易得出一個印象,
就是陸龜需要三倍的鈣質補充劑量,
才能達到成長的最佳需求,
食物中鈣質的劑量太多或太少,
對豹龜都未必有太大的好處。
我必須再次強調的是,
閱讀文獻時絕對不可只看「摘要」,
必須詳閱「研究方法與材料」,
才能真正的理解一篇研究的可參考之處。
本篇研究就是最佳的例子之一。
這也是引起我相當不滿的原因!
就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生菜沙拉在國外並不建議餵食陸龜。至少就卷心萵苣而言,鈣質含量不佳也是考量的重點。
丹麥的學者們採用了 24 隻來自丹麥爬蟲動物園的豹龜,
其中有 14 隻是六個月大,
另有 10 隻是 18 個月大,
想要一次蒐集那麼多數量的同年齡豹龜,
就算是動物園也沒那麼容易,
這是無可厚非的。
這些豹龜以六隻為一組,
分別飼養在四個一模一樣 1x1 平方公尺的飼育槽內,
飼育槽的底部使用了底部加溫來保溫,
並且鋪設了紙張當作底床。
在飼育槽一方放置了一片 25x25 平方公分的瓷磚,
當作烤燈照射的位置。
飼育槽的另一方則放置了水盆和食盤。
加熱燈泡採用的是歐司朗的紫外線水銀燈泡(HQL UV) 80W,
提供了 UVA 和 UVB 的光譜,
光照時間每天 10 至 12 小時。
溫度保持在 25 度,
烤燈下方局部熱點則達 50 度,
空氣溼度則是維持在約 70%。
老實說,
這樣的飼育環境以一個愛龜者的角度來看,
實在是不怎麼樣。
六隻豹龜擠在一平方公尺的環境中,
真的太小了一點。
底床的布置使用了紙張,
而沒有其他的裝飾如躲藏的地方,
實在也不怎麼理想,
說穿了這只是方便人類自己清理而已。
根據 Tom 等學者在 1994 年野外的調查發現,
陸龜的仔龜平均有 85 至 98% 的時間是躲藏在植物叢下方,
一方面提供了安全感,
另一方面也不容易被掠食者發現。
此外我們實在不太清楚,
歐司朗的子外線水銀燈泡,
是否真的能提供豹龜合成維生素 D 所需的 UVB。
尤其是這個實驗為期長達六個月的時間,
作者也完全沒提到讓豹龜有機會曬到太陽一事,
相信一般的陸龜飼主,
就算環境再怎麼不方便,
也都會想辦法要讓烏龜偶而曬曬太陽。
飼養環境不盡理想,
這還不是重點所在。
丹麥的研究人員對於豹龜的食材,
交代得真的很不清不楚。
作者表示提供豹龜的食材,
包括了胡蘿蔔、卷心萵苣、黃瓜、甜椒、番茄和乾草,
這些都是低蛋白且低鈣質的食材。
每一組每日提供了 155 公克的食材份量,
而且估計其中的鈣質含量約是 60 mg,
而其他的營養成分則完全未交代清楚。
這一點我就很難理解了,
作者對於食材中鈣質的含量,
竟然是引用某一份文獻來做估計,
而不是直接將食材加以分析和紀錄!
何況各家的分析數據不盡相同,
為何獨偏某個學者的報告!
堂堂的丹麥皇家獸醫與農業大學,
沒有足夠的人力和設備來做更精確的食物內容成分分析嗎?
我絕對不相信。
例如南非學者在 2008 年所發表的豹龜餵食紫花苜蓿與番茄的實驗中,
就進行了食材的成分分析,
雖然分析的結果和一些常見的數據有所出入,
但那卻是真實的反映出所使用的食材之內容成分。
如果可以引用資料而不必直接進行當時的食材分析,
那麼我也可以依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國家營養資料庫標準當參考,
做出胡蘿蔔、卷心萵苣、黃瓜、甜椒、番茄等食物營養成分分析,
至於乾草由於作者完全未交代清楚,
我們無從得知到底為何物?
而所謂的甜椒也包含了青椒、黃椒和紅椒,
作者在未寫明的情況下,
我們姑且假設是餵食含鈣磷比最高的青椒好了。
下表示新鮮食材的分析資料,
我們可以看見水分的含量都非常的高,
而鈣質的含量則明顯的偏低。
食材在扣除水分以後的乾重,
我們可以發現,
除了胡蘿蔔以外,
其實蛋白質的含量並不算過低;
而纖維質除了黃瓜以外,
其他食材內也不算太差。
作者未提及鈣質的含量是怎麼來的也就罷了,
磷質的含量也都隻字未提,
對許多陸龜飼主而言,
磷質的比例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而更令人費解的是,
丹麥的研究人員還幫每一組陸龜都添加了綜合礦物質與維生素,
由其內容成分來看,
每公斤補充品內含有 1.5 公克的磷質,
但完全不含鈣質的成分。
這意味著,
陸龜的食材中原本就已經鈣磷比偏低了,
現在又添加了更多的磷質進去,
也就是更進一步的降低了鈣磷比!
至少對於很多陸龜飼主而言,
食材除了要重視鈣質的含量以外,
鈣磷比也是要很注意的,
而且只怕鈣磷比過低,
而非擔憂偏高。
我們緊接著來看看研究中對於鈣質的添加。
作者提出了第一組(未添加鈣粉)的食材含鈣量,
為每公斤新鮮食材內含有 0.4 公克的鈣質。
第二組為添加一倍劑量的鈣粉,
亦即每公斤新鮮食材中添加 2.55 公克的鈣質粉末,
變成了 2.9 公克的鈣質;
第三組為添加三倍劑量的鈣粉,
成了每公斤新鮮食材內含有 8.0 公克的鈣質;
同理第四組添加了九倍劑量的鈣粉,
變成每公斤新鮮食材內含有 23.3 公克的鈣質。
在這幾個看似簡單的加減乘除當中,
丹麥的研究人員並沒有告物我們:
他們所添加的 2.55 公克,
到底是碳酸鈣(Ca(CO)3)還是換算過後的鈣質(Ca)?
如果作者所添加的是 2.55 公克是碳酸鈣,
那麼直接把這樣的劑量視為同重的鈣質,
將可能犯下計算上的重大錯誤。
更令人遺憾的是,
第二組的六隻小豹龜中,
竟然有三隻死於實驗期四個月內的鞭毛蟲感染!
作者認為這是在進入實驗之前就已經遭受感染的,
雖經藥物治療但依舊無法挽回。
一組實驗也才六隻豹龜,
竟然在實驗中就死掉了一半?
我們不是經常強調檢疫的重要性嗎?
生病的烏龜怎麼可以輕易的進入研究的程序,
至少也必須治療好以後才能加入實驗吧。
這些都還不算甚麼。
最令我難以接受的,
是作者在實驗結案之時,
每組各隨機取一隻小豹龜,
予以安樂死並進行死後的解剖!
我~的~天~啊!
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竟然有人會刻意殺死保育類的陸龜來做研究。
難不成豹龜在丹麥的人工繁殖技術,
就像是青蛙和白老鼠一樣的輕而易舉,
所以殺個幾隻來做做研究也沒關係?
或者豹龜對於丹麥生態的入侵,
就像是福壽螺和巴西龜入侵台灣,
或是野兔入侵澳洲一樣,
可以用危害生態為藉口來加以樸殺?
真不知道保育人士看了這種做法,
會有何感想和反應?
但至少以一個陸龜愛好者的角度來看,
是絕對無法接受這種屠殺方式的研究。
我們回到這篇研究的主題上。
丹麥皇家獸醫與農業大學的學者發現,
第一組的豹龜在六個月的期間內,
只成長了 7.5%;
第二組至第四組的豹龜,
則分別成長了11.8%、14.5% 和 8.1%,
第四組的高鈣含量,
顯然並未替豹龜帶來更多的好處。
此外第一組低鈣食材的豹龜,
其血鈣濃度也是最低的一群,
只有 1.82 mmol/L,
其他三組則差異不大,
平均介於 2.07 mmol/L。
令人納悶的是,
這樣的血鈣濃度和其他的文獻紀錄比較起來,
其實並沒有比較高,
這也是很耐人尋味的地方。
其他文獻所記載的陸龜血鈣與血磷濃度。
針對被殺害的豹龜驗屍發現,
第一組和第二組豹龜的龜甲都呈現軟化的現象,
而且胃黏膜的發育很平滑而無皺摺;
不過第二組豹龜的骨頭比第一組厚實了一些,
此外第二組豹龜的某些結締組織部位,
也產生了一些鈣化的現象。
第三組豹龜不論是腹甲和背甲都非常的堅硬,
腹部也有脂肪的累積,
而胃黏膜的發育完整且皺褶豐富,
產生鈣化的結締組織部位,
又比第二組更多了,
作者認為這是鈣質過量的表現。
第四組豹龜雖然甲殼也很堅硬,
但胃黏膜比第三組平滑且皺褶減少,
而結締組織的鈣化又更嚴重了,
包括腎小管和心臟動脈,
也都發生了鈣化的現象。
如果由丹麥這個研究的成果來看,
我們很容易就會認為,
原來添加三倍計量的鈣質,
對豹龜的幼龜是最有幫助的。
但面對這樣的文獻,
我們必須很謹慎的解讀。
首先我們來看看鈣質的絕對含量,
如果作者所提供的數據正確的話,
那麼第一組的鈣質只佔了每公斤(1000 公克)「新鮮」食材的 0.4 公克,
第二至第四組則分別佔了 2.9、8 和 23.3 公克。
在「漫談陸龜的營養」一文當中,
我們提到了德國獸醫學博士 Dennert 女士,
建議鈣質最好能站「乾重」的 1.5%。
由於丹麥的研究學者並未交代清楚,
我們無從得知實驗的四組豹龜中,
有哪一組的乾重食材所含鈣質比例,
哪一個是接近於 1.5% 的?
那麼我們再來幫忙推測一下,
換算成乾重以後的鈣質比例,
我們假設新鮮食材內的水分平均含量為 90%,
也就是扣除水分後的食材為 10%,
那麼第一組至第四組的食物乾重含鈣量,
分別就成了 0.4%、2.9%、8% 和 23.3%。
所以第二組或許是最接近幼龜所需的鈣質含量。
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
豹龜實驗中的食材含水量都很豐富,
而這對於豹龜的營養吸收而言,
會是促進或妨礙的作用?
我倒是還沒聽過有哪個陸龜飼主,
膽敢給豹龜的幼龜連續吃半年吃水分含量很高的食物的。
至少丹麥的實驗證明,
豹龜連續吃半年的含水量很高的食材,
依舊是可以長大的。
青椒相對於紅椒和黃椒,可說是鈣磷比最高的一個,但也只有 0.5:1。
鈣磷的比值是另一個很受人重視的議題。
很可惜的是,
本文的作者的研究目標是鈣質,
但卻完全忽視了磷質的重要性。
我們也只能從旁推測,
豹龜這半年來的食材和礦物質添加當中,
磷質的含量相當的充足,
而且也使得鈣磷比(Ca:P)變得相當的低。
作者添加了所謂的三倍的鈣質,
但這並不等於食材中的鈣磷比達到了 3:1,
按照丹麥研究的食材來推算,
鈣磷比是否能達到 2:1,
都還令人非常感到懷疑。
丹麥皇家獸醫與農業大學的這個實驗,
透過相當不符合自然的飼養方式,
來進行豹龜的幼龜研究長達半年。
以奇怪的方式出現奇怪的結果,
並不令人感到奇怪。
這次的研究依舊留下了很多待解的謎團,
或者交代不清的細節。
最令我感到不滿的是,
竟然實驗到了最後非得殺害幼龜不可?
這還沒包括因為做檢疫而導致實驗中途過世的幼龜,
而且還是保育類的動物?
如果本研究十分嚴謹且解答了許多疑惑,
那麼有人還也許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可由整篇研究來看顯然並沒有。
身為一個熱愛陸龜的飼主,
不幫這些枉死的豹龜幼龜出口怨氣,
真覺得太對不起自己的良心了。
無論如何,
最為可喜的是,
丹麥的這篇研究很明確的紀錄著,
這四組豹龜在經過六個月的實驗之後,
都沒發生隆背的現象!
這對於主張鈣質不足會導致隆背的人士而言,
可說又多了一篇反證的研究。
參考文獻:
Fledelius, B. et al. (2005): Influence of the calcium content of the diet offered to leopard tortoises (Geochelone pardalis). – Veterinary Record 156 (26): 83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