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龜的老友就向我預告今年(2012 年)的六月底會有一批國外的烏龜專家來台演講,
並說這次來的專家可能有幾位是我有興趣認識的。
能和國外來的烏龜專家直接面對面的請益,
當然是求之不得的良機。
果然就在一個多星期前,
老友又來電告知這些專家的抵台時間,
由於我自己的時間也不易安排,
實在抽不出空前去聆聽這些國外專家的正式演講。
在幾經聯繫之後,
我敲定了今夜(2012 年 6 月 28 日)前往她們下榻的飯店,
和幾位國外的專家進行短暫的交流。
我進入了飯店的大廳,
一下子就見到了去年曾與我面對面討論陸龜的奧地利烏龜專家 Peter Praschag 博士,
我上前用德語打招呼,
他立刻想起了我。
這時候在老友的引薦之下,
我向維也納動物園的動物部館長 Anton Weissenbacher 以及澳大利亞西部大學的 Gerald Kuchling 教授打招呼,
由於 Gerald Kuching 出身於奧地利,
雖然已經移民至澳洲多年,
但德語畢竟才是母語,
因此他與 Anton Weissenbacher 以及 Peter Praschag 同座,
而我也把握時間上前去直接以德語向他們請益一些問題。
維也納動物園的動物部館長 Anton Weissenbacher(左)以及出身於奧地利的澳大利亞西部大學的 Gerald Kuchling 教授(右)。
我首先和維也納動物園的動物部館長 Anton Weissenbacher 先閒聊了一下水草造景的相關議題,
畢竟我接觸水草也已經超過了二十五個年頭!
不過由於星期六(2012 年 6 月 30 日)下午我們還有碰面的機會,
我就把請益的對象重點轉向了 Gerald Kuchling 教授,
因為他預定於星期六下午搭機離台。
這位來自澳洲的教授專攻內視鏡的檢查,
特別是對烏龜性別的判定很有研究。
於是我問 Gerald Kuching 教授,
陸龜在多大的時候可易辨認出性別?
他表示半歲的時候就可以透過內視鏡看出公母了。
我又問如果從外觀來判斷,
大概要多大才看得出來。
Gerald Kuchling 教授表示,
每種烏龜不太一定,
陸龜通常要十幾歲,
但有些水龜兩歲時就看得出來了,
這是因為性別成熟的年齡不同所致。
特別是輻射龜(Astrochelys radiata),
有些已經長得很大了還不一定能從外表看出公母,
這個看法與我們在輻射龜~一顆嚴重受到威脅的星星一文中的探討是一致的,
根據原作者所觀察的 600 隻輻射龜,
公母從外觀上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分辨。
我又繼續問道:
陸龜是否有同性戀?
Gerald Kuchling 教授表示:
烏龜並沒有真正的同性戀,
有些同性交配是環境壓力或原因不明,
但也有些烏龜是半陰陽的個體。
由於 Gerald Kuchling 教授是烏龜內視鏡的專家,
於是我又問他是否也以內視鏡研究烏龜的腸道?
並且問他對於陸龜吃肉的看法。
Gerald Kuchling 教授表示:
陸龜吃肉看品種而定,
有些陸龜的確很愛吃肉,
但肉吃太多會造成腎臟的損害,
他接著表示自己不是獸醫師,
詳細的病理機轉並不是很清楚。
坊間對於輻射龜的公母分辨,可藉由咽盾(gular scute)和肛彎入(anal notch)來做區分。雄龜的咽盾會開叉且發達,而且肛彎入的開口角度較大,而雌龜的肛彎入開口角度較小。但 Gerald Kuchling 教授表示輻射龜不一定能從外觀判斷雌雄。
我接著又問道:
那麼對於愛吃肉的陸龜而言,
多久吃一次肉比較合適?
他稍作停頓後表示:
兩個星期吃一次吧。
那麼隆背呢?
陸龜隆背也是個備受爭議的主題。
Gerald Kuchling 教授表示,
他覺得陸龜隆背和濕度太低有關。
我接著又問 Gerald Kuchling 教授是否知道德國的 Hans-J. Bidmon 博士?
以及對他的看法如何?
Gerald Kuchling 教授說他認識 Hans-J. Bidmon 博士。
我很好奇的詢問他對於 Hans-J. Bidmon 博士提出陸龜適時地吃水果和肉類的看法?
他則說很多新的觀念需要時間和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我趕緊問道:
那麼英國的 Andrew Highfield 呢?
他有許多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Gerald Kuchling 則笑笑地表示知道這個人,
但由於自己目前主要是在研究水龜,
對於陸龜方面的一些爭論焦點不是很清楚。
我原本想套出他對 Andrew Highfield 的觀感,
但這位澳洲教授的四兩撥千金功力還真了得。
在座的各國專家學者們紛紛起身,
打算返回房裡休息,
因為星期五還有一天的研討會要進行。
就在飯店的大廳裡,
老友向我引薦了來自緬甸的烏龜專家 Win Ko Ko 先生,
這位專家乃是國際野生物保育學會(WCS)緬甸工作站的龜類計畫召集人。
我在一問之下才知道,
原來 Win Ko ko 是緬甸的水龜與陸龜(Turtles & Tortoises of Myanmar)一書的主要作者,
這本書在 2002 年發行時只限量印製了 1000 冊,
去年我在找到此書時二話不說立刻訂購回來,
雖然內容並不怎麼滿足我對緬甸星龜(Geochelone platynota)的求知慾,
但今天能當面碰到緬甸對烏龜最有研究的專家,
我當然不可放棄這麼好的機會了。
Win Ko Ko 先生是國際野生物保育學會(WCS)緬甸工作站的龜類計畫召集人,他也是緬甸的水龜與陸龜(Turtles & Tortoises of Myanmar)一書的主要作者。
由於陸龜玩家之間很重視緬甸星龜的紋路變化,
我開頭就問 Win Ko Ko 先生是否緬甸星龜有扇背和細紋之分?
Win Ko Ko 先生顯然不太明瞭我的問題,
直說緬甸星龜沒有亞種或其他形體,
都是扇形紋路,
印度星龜(Geochelone elegans)的紋路斷裂不連續,
這是此兩種陸龜最明顯的背甲差異。
由於此議題似乎溝通不良,
於是我轉移話題問到:
現在市售的緬甸星龜是從哪來的?
緬甸政府准許出口緬甸星龜至國外嗎?
Win Ko Ko 先生的回答令我感到很訝異:
市售的緬甸星龜主要是從泰國的繁殖場來的,
緬甸政府從 1999 年起也准許緬甸星龜出口至國外,
目前主要的出口地是日本。
他並且「聽說」日本人會吃緬甸星龜。
對此我表達了不可置信的看法,
我相信日本人會吃保育類鯨魚,
但從沒聽說日本人會吃烏龜。
是否這就像輻射龜~一顆嚴重受到威脅的星星一文中提到的:
馬達加斯加輻射龜的肝臟製品甚至還出口至日本!!
那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緬甸星龜不是快絕種了嗎?
怎麼還會准許出口呢?
Win Ko Ko 先生回答道:
緬甸有個繁殖場所繁殖出來的幼體,
有 60% 交回給政府單位,
而剩下的 40% 則准許出口牟利;
透過這樣的方式,
連同緬甸的保育機構,
目前在人工豢養下已經有 2000 多隻的緬甸星龜。
說真的,
我很認同緬甸政府的這種利誘做法,
讓陸龜繁殖場既可參與保育工作又可賺取外匯。
關於這一點,
我們不論是在安哥洛卡陸龜的存活率或馬達加斯加的陸龜保育白費功夫等文章中,
都提到了要以「利誘」的方式才能真正地讓保育工作成功。
我接著繼續問到:
緬甸星龜在野外是否已經絕種了?
Win Ko Ko 表示數量很少,
找不到但不意味著絕種。
緬甸的水龜與陸龜(Turtles & Tortoises of Myanmar)一書只限量發行 1000 冊,我很幸運地購得一本。主要作者為此次來台參加研討會的 Win Ko Ko 先生。書中對於緬甸星龜的描述是草食性動物,但原作者表示野生緬甸星龜非常愛吃肉。
這樣的回覆方式令我感到摸不著頭緒,
於是 Win Ko Ko 先生接著解釋道:
他在 2001 和 2002 年的一次研究中,
透過獵犬協助搜尋的方式,
在一座山頭內總共找到了 30 隻緬甸星龜。
但在 2003 年的搜尋卻一隻也沒找到,
可是緬甸星龜的棲息地還算大,
不太可能全面地搜索。
因此只能說野外找不到,
但並不等於絕種。
況且更重要的是,
每年都有民間走私野生緬甸星龜到中國販賣。
對此話我感到相當的詫異!
Win Ko Ko 表示,
他不清楚每年走私到中國的緬甸星龜數量有多少,
但肯定是民間從野外抓到的。
緬甸人基本上是不吃烏龜的,
幾百年來都不會去抓緬甸星龜,
但中國人來了以後發現這個東西很值錢,
於是緬甸人開始從野外大量捕捉緬甸星龜賣到中國。
他舉了兩個野放的例子,
先前緬甸當局曾經也放過一批七歲大的緬甸星龜幼體到野外,
可是這些緬甸星龜長期在人工飼養下,
學會了向人類討食物吃,
而不懂得如何在野外謀生,
因此野放的個體看到人類就主動靠了過來,
當然就被盜採陸龜的人抓走了。
三年前緬甸當局又野放了 50 隻 4-5 歲大的緬甸星龜幼體,
而且全都在背甲安裝了無線電發報器,
但這 50 隻緬甸星龜也全都消失無蹤,
被研究人員找到的只剩遭人拔壞的無線電發報器。
因此緬甸當局目前考慮要直接野放剛出生的幼體,
這些幼體沒接觸過人工的飼養,
才能在野外真正學會遠離人類自己謀生。
但另一個頭痛的問題是,
野放的地點要在哪?
因為盜捕走私野生緬甸星龜還是很猖獗。
根據 Win Ko Ko 先生表示,野生緬甸星龜很愛吃肉,不但吃蠕蟲也吃死蛇,或說動物死屍都愛吃。如此說來,我對於小緬星吃死小鳥的舉動,太過於大驚小怪了。
由於我發現自己所飼養的小緬星很愛吃肉,
於是便問 Win Ko Ko 先生是否緬甸星龜愛吃肉?
沒想到 Win Ko Ko 先生又給了我很驚奇的答案:
緬甸星龜非常愛吃肉!
野生的緬甸星龜就被發現到很愛吃蠕蟲和死蛇!
我瞪大了眼睛很疑惑地重複「死蛇」兩個字,
Win Ko Ko 先生很肯定的回答:
就是死蛇。
我追問到:
那麼死掉的小鳥呢?
Win Ko Ko 先生一副突然想起的表情並說:
野生緬甸星龜也會吃死掉的小鳥,
基本上死亡動物的屍體都愛吃。
看來我所發表緬甸星龜吃小鳥的珍稀畫面一文,
只能說是自己大驚小怪了,
對 Win Ko Ko 先生對野生緬星的觀察而言,
根本就不算甚麼。
我腦海裡突然閃過了一個念頭:
把緬甸星龜改稱「食蛇龜」或許更恰當。
顯然與他在緬甸的水龜與陸龜(Turtles & Tortoises of Myanmar)一書的說法並不一致,
因為在書中他提到了緬甸星龜是草食性的動物。
無論如何,
我接著問到了緬甸星龜原產地的氣候問題。
Win Ko Ko 先生表示,
緬甸星龜非常不喜歡水,
在野外主要出現在數百公尺高的丘陵或山地,
不會在溪谷積水的地點中出現。
不過對此我個人抱持較保留的態度,
畢竟好地點都被人類給搶占開發了,
緬甸星龜可能因此退居至乾燥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山頭。
而冬天的時候氣候很乾燥,
夜間溫度很冷白天太陽很大。
很遺憾的是,
Win Ko Ko 先生的家鄉雖然就在緬甸星龜的原產地,
但他並不清楚夜間最冷到幾度,
僅表示冬夜裡他們都不敢碰水洗澡,
不過並不會冷到結霜的程度。
小緬星在潮濕地面上嗅著長條狀的東西,原來不僅是找蚯蚓吃而已,愛吃肉類的緬甸星龜,連同伴的外露生殖器官也不放過...!這世界還真無奇不有。
Win Ko Ko 先生並且表示,
緬甸星龜在冬天的時候會挖地洞躲起來。
我很好奇地想確認這是冬眠的行為嗎?
Win Ko Ko 先生則說,
緬甸星龜在原產地並沒有真正的冬眠行為。
冬天的時候很少活動,
偶而才緩慢地移動吃點食物。
這和我自己在小緬星在北台灣戶外過冬紀實一文的觀察,
可說是完全一致的。
而野生的緬甸星龜在整個旱季並不喝水,
僅靠野草內的水分來維生。
不過人工飼養環境下的緬甸星龜則很愛喝水。
而且奇怪的是,
野生緬甸星龜不會隆背,
但人工豢養的緬甸星龜很會隆背。
我問 Win Ko Ko 先生對於隆背成因的看法,
他認為是人工環境的食物過多且不均衡所致。
Win Ko Ko 先生又告訴我一個很新奇的訊息,
這也算是緬甸星在人工豢養下不可太多水的原因:
原來,
在雨季來臨時,
雄性的緬甸星龜會經常露出長長的陰莖,
可是由於緬甸星龜太愛吃肉了(不論公母),
因此常有緬甸星龜陰莖被其他緬星咬傷甚至吃掉的情形,
導致繁殖單位的人員不得不採取隔離的手段。
看來,
我在小緬星疑似感染肺炎自癒紀錄一文中,
提到了小緬星會搜尋著潮濕的蛇木塊縫隙處,
並嗅著長條狀的物體,
與 Win Ko Ko 先生的觀察比較起來,
可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緬甸星龜在原產地的冬季並不會真正的冬眠,還是偶而會吃點東西。緬甸的野放經驗教訓指出,越晚脫離人類「呵護」的個體就越不容易在野外自己獨立謀生。
由於夜已深,
我們不得不相互道別。
Win Ko Ko 先生請我留下電郵以保持聯繫,
並且表示在他七月初離台之前,
都很歡迎我到下榻的酒店,
再和他一起討論緬甸星龜。
對我而言,
這是個豐收之夜,
而且只要時間許可,
我肯定會再向 Win Ko Ko 先生請益更多緬甸星龜不為人知的秘密。
而且 Win Ko Ko 先生還答應要在我買的那本緬甸的水龜與陸龜(Turtles & Tortoises of Myanmar)書上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