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在 AquaNet 的第三期「水草」特輯裡刊登了好幾篇悖離傳統認知的文章,
但又並非站在第一線直接與雜誌讀者或水族業者接觸,
所以不太清楚台灣水族界會有何反應或反彈。
周社長則表示他尚未聽聞負面的聲音,
並覺得本來就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反倒是周社長對於主打文章「荷蘭式水草造景缸」感觸良多。
原來,
周社長藉由參與台灣 ADA 總代理所舉辦的水草造景研習社團活動中,
發覺到現今台灣的新進水族從業人員或水草愛好者,
對於荷蘭式水草造景竟是如此的陌生,
荷蘭式水草造景給人的印象可說僅剩一個專有名詞而已。
此外水族造景長期受到日本天野尚風格影響的結果,
水草品種選擇的多樣性越來越少,
因為造景用來用去都是那幾種而已,
水族市場連帶的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其實美國的 Tom Barr 也揶揄過日本的國際水草造景大賽(IAPLC),
他認為慎選良好的沉木或岩石組合比起水草種植技術還更重要,
並且也譏諷 IAPLC 充其量只是一場網路舉辦的水族攝影比賽而已。
不過我還是抱持樂觀態度向周社長表示,
水草造景的風格本來就是一種流行,
某種流行風格看多了就會沒新鮮感就會膩,
所以時間久了以後就會想求新求變。
例如美國水族園藝家協會(AGA)從去年開始也把荷蘭式水草造景也獨立成一個比賽類別,
就是想走出這個困境並提供水族造景風格更寬廣的表現領域。
幾乎不曾出現在自然風格水族造景內的紅羽毛,被當作前景兩端的拉開窗簾,荷蘭人認為,高聳的水草才是屬於自然的視覺屏障,也可以很自然的引領視線回到水族缸的中間。
不和周社長聊天,
我都已經忘了美國 AGA 從 2014 年也增設了荷蘭式水草造景的比賽類型。
於是回到家後立刻上網前去 AGA 的官網,
好好的查看一下荷蘭式水族造景的戰果。
我這不去關心還好,
看完以後簡直是震驚到了極點!
或許是第一屆舉辦荷蘭式水草造景的關係,
參賽作品只有 22 件並不算多,
這應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
但接下來映入眼簾的可就令人難堪了:
在 22 件參賽作品當中竟然有 15 件遭到了取消資格(DQ; disqualified)的處分,
也就是說其實只有 7 件作品在比賽荷蘭式水草造景。
更重要的是,
來自台灣的參賽作品數量雖然占了4 件且貴為第二名,
僅次於第一名西班牙的 6 件。
不過別的地方我沒興趣,
我真正最關注的是:
台灣的參賽作品有 3 件遭到了取消資格!
這樣的數據呈現所帶給我的觀感是:
台灣的水族造景師一方面對於荷蘭式水草造景相當感興趣,
可另一方面對於荷蘭式水草造景的規則卻又感到極為陌生。
我在2014 年美國 AGA 水族造景比賽新增荷蘭式水族造景比賽類型一文中早就指出了,
如果沒有針對每條評分標準進行詳細解說,
相信能從中領悟出荷蘭式水族造景精髓的愛好者,
恐怕是寥寥無幾。
有道是:魔鬼藏在細節裡。不論台灣或其他各地,許多水族造景師尚未明白比賽荷蘭式水族造景的詳細規則前,就貿然報名參賽,結果慘遭大會取消資格的處分。

以我對於荷蘭式水草造景的認識來看 2014 年美國 AGA 的比賽,
老實說,
我個人覺得只有一個造景缸符合了標準荷蘭式水族造景的規則,
那就是來自西班牙的第一名作品,
此作品的確遵守著荷蘭式造景的遊戲規則。
嚴格說來就連第二名的缸子其實也是不及格的。
不過,
我相信美國 AGA 的評審們肯定是傷透了腦筋,
如果全部刷掉只剩一缸,
那恐怕日後沒人敢再來報名參賽。
雖然我曾經說過,
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
我們在美國 AGA 荷蘭式水族造景所能見得到的佳作,
應當會以來自荷蘭和比利時兩國的參賽者為主,
畢竟只有這少數地區的水族造景師才充分掌握了遊戲規則,
其他的外界人士大概就只能抱持著陪榜或觀摩的心情。
但顯然我的這一項預測是錯誤的。
我萬萬沒想到,
荷蘭和比利時的水草造景師,
根本對水族攝影的比賽不感興趣,
至今還是鍾情於現場觀看的比賽模式。
真正懂荷蘭式水族造景的人士不愛這類比賽,
而不懂荷蘭式水族造景的人士則是備受打擊,
如果不多少給第一屆的參賽者面子,
恐怕美國 AGA 就只能舉辦這麼一屆。
右前方的蝦柳在頂水後任其繼續生長,這種手法是荷蘭式水草造景所獨有的特色。蝦柳幾乎不曾出現於天野風格的水族造景中,但在荷蘭式水族造景中蝦柳卻找到了發揮其特長的價值。
美國 AGA 負責荷蘭式水草造景評分的裁判們,
其實在官網上的評語也寫得很清楚。
曾經來台尋找水草的 Karen Randall 就很不客氣的寫道:
「我們希望在這個類型裡未來看到更多真正的荷蘭式缸子,
有些缸子很顯然並不屬於這裡。
我們今年只有非常少數的作品甚至差一點就符合荷蘭式造景的標準。
明年請仔細閱讀規則,
或者請改投「水族花園」的類型!」
兩年前曾協助我參訪荷蘭式水草比賽冠軍得主的 Marco Aukes 則提到了:
「很不幸的是今年有很多缸子必須取消資格,
因為那些缸子並不屬於荷蘭式的類型。」
而 AGA 水族造景比賽的主席 Bailin Shaw 也提到了:
「這些缸子都經過專家小組的事先評判,
並且判決這些水族造景並不符合比賽規則所闡述的標準。
比賽委員會並不愛取消比賽中任何一缸的資格,
但是基於缸子的數量和已經明確聲明的規則,
我們不得不這麼做。」
比較引起我注意的,
是近來以另類水族造景著稱的德國水族造景師 Oliver Knott 之評語:
「非常酷的類型,
回到了水草水族箱的本質。
這是個屬於水草愛好者的類型...
而我依舊是個水草愛好者。」
真不知道這段話是否意有所指,
難不成自然風格的造景就不屬於水草愛好者的類型?
除了正面的玻璃,兩側和背面玻璃都必須以背景牆將光溜溜的玻璃面遮蓋住,最好也能在背景牆上種植如墨絲、小榕或鐵皇冠之類的水草。
由於傳統標準的荷蘭式水族造景技巧,
都已經能寫成了數十頁的指導書籍了,
光看評分標準就想領悟箇中奧妙可說是不可能的。
我在 2014 年美國 AGA 水族造景比賽新增荷蘭式水族造景比賽類型一文中,
曾經解釋了其中的一條規則,
並且澄清了外界長久以來誤解荷蘭式水草造景不使用岩石或沉木的觀點。
我們藉此機會再舉一條也是必備的荷蘭式水草造景規則,
很遺憾的是在本次比賽中只有第一名的缸子有確實遵守:
種植了水草的兩側和背面玻璃面是否存在?除了前面的觀賞玻璃面,其它部位的玻璃面不應該被人看見。(為了清楚起見,此一標準只強調以水草牆當作硬景觀/元素設計是否存在。假如水草牆不存在或玻璃面是看得見的,那就會扣分。背景牆的使用應當視為佈置的一部分。)
這條規則簡單的說,
在荷蘭式水草造景中,
兩側和背面光溜溜的玻璃面一定要遮蓋起來,
最好是透過水草牆的方式,
就算在牆上沒種植水草,
至少也要貼上背景板。
令人感到相當詭異的是,
在現今的自然風造景缸中,
四面的玻璃面都是清晰可見的,
頂多在背後貼上了深色的卡典西德(cutting vinyl sheet)。
然而荷蘭人卻覺得(玻璃)光滑面是很不自然的景觀,
因為在大自然中只看得到植物牆或岩石峭壁。
有時候真的很令人費解,
到底是那一種風格才是在追求「自然」?
荷蘭人認為光滑的玻璃面是很醜且很不自然的,但水草牆或暗色的岩壁則是很自然的視覺屏障。葉底紅在自然風格的水族造景中絕少被人使用,但在荷蘭式的水草造景中,卻很容易發揮運用。
其實在傳統的荷蘭式水草造景規則中,
尚有一條很重要的規定,
但在美國 AGA 所訂定的荷蘭式水族造景評判標準中,
卻沒有強調其必要性。
然而在本次 AGA 的比賽中,
第一名的缸子嚴格地遵守著傳統的荷蘭式手法。
這條被美國 AGA 忽略的荷蘭式水草造景規則,
就是「拉開的窗簾」造景手法。
造景的時候要試著把觀賞者的視線從水族缸的角落吸引至中間來,
因為水族缸壁的轉角就是我們水中世界的邊界,
然而在大自然卻是沒有邊界或角落的。
要轉移觀賞者在角落上的注意力其實非常的簡單,
只要在水族缸正面玻璃的兩邊角落處,
種植能夠形成花團錦簇狀的水草,
例如香香草或狐尾草,
並且讓這些水草在頂水以後繼續生長。
這類的水草可以很有效地遮蔽兩邊很不自然的角落。
正面玻璃兩旁的水草頂水且任其生長的種植手法,
就像是往左右兩旁拉開的窗簾,
這也是荷蘭式水草造景的必備模式,
因為兩旁沒有高聳水草的話,
是鐵定會被扣分的。
也因為不做會扣分,
所以窗簾往兩側拉開的造景模式,
就成了荷蘭式水草造景的標準手法。
就算是隨便一個小缸,我們也能見到「拉開的窗簾」手法,此缸用的是紅羽毛草和香香草,這兩種水草可說早就不復見於所謂的「自然風」水族造景。
美國 AGA 從 2014 年開始舉辦荷蘭式水草造景的比賽類型,
第一屆總是會出現較多的狀況。
不過令我感到意外的是,
荷蘭和比利時等真正深諳傳統荷蘭式水族造景的高手或大師們,
卻對於網路舉辦的水族攝影比賽不感興趣,
我們曾經報導過2007 年荷蘭 VVV 水族造景競賽成績,
算是荷蘭自己舉辦過的唯一一次水族攝影比賽,
但就後繼無力了辦不下去了。
荷蘭人顯然還是較鍾情於「現場觀看」的比賽,
才能夠完全呈現水族缸最真實的面貌。
但以跨國或世界性的比賽而言,
透過網路可說是不得不然的手段。
不論是日本的 IAPLC 或美國的 AGA 水草造景比賽,
都有越來越多的網友提出質疑的聲音。
僅透過一兩張在最佳時機擷取的圖片,
再加上並非開放給大眾票選的排名方式,
是網路比賽最常被人詬病的缺點。
其實水草造景比賽的主辦單位不妨更進一步的善用現今網路優勢,
將原本的靜態的照片(Photo)比賽,
昇華成動態的影片(Video)比賽。
未經剪輯的二、三分鐘水族造景連續高清(HD)錄影和傳輸,
以現有的科技來看根本就不成問題。
連續錄影的最大好處是:
能夠看到水族缸內更多的其它細節,
況且更不容易透過電腦修改造假。
香香草在許多水草玩家眼中早已失去了地位,但在荷蘭式水草造景中,由於葉形的對比性很強,加上較特別的生長模式,卻是相當討喜的水草。
自從本網站將美國水草中心(APC)水草論壇創辦人 Art Pennom 的水族造景分析文章翻譯刊登後,
有些草友和我一樣感到相當的吃驚,
一方面是對於 Art Pennom 以科學角度來分析藝術作品的功力,
我們感到相當的佩服;
另一方面則是發現了 Art Pennom 是個修圖的高手,
能夠隨心所欲的透過電腦軟體來修改原本水族造景。
也許是網路水族攝影比賽較容易造假,
或者說是僅憑幾張靜態照片就要決定高下,
使得比賽的公平客觀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
這個時候「影片」的優勢便浮現了:
影片肯定比照片更不容易修改或造假,
影片肯定比照片能看到了更多的細節,
影片肯定比照片更不受拍攝技巧的影響。
也或許透過影片比賽的方式,
才比較能夠吸引荷蘭人來參加非現場觀看的水族造景比賽吧。
否則的話荷蘭人始終待在自己的小圈圈中,
把國際比賽的獲獎榮耀讓給了其他的外行人去爭取,
這真的是個很奇怪的現象。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今年(2015 年)三月的一個比利時水族參訪團,
在走訪幾個荷蘭式水族造景人家時的記錄影片。
我相信兩年前如果不是遇到了 Marco Aukes 的妻子要臨盆,
他也會幫我安排類似的滿載行程。
或許日後有機會能夠安排這樣的水族參訪團行程,
讓兩岸三地的水草同好也能親眼目睹荷蘭式的水草造景。
更何況,
我相信大部分的水草愛好者喜歡走訪實際的水族缸,
應當更勝於只是在電腦銀幕前欣賞圖片。
今年(2015 年)三月比利時參訪團走訪多個荷蘭式水族造景的記錄影片。請注意影片中的造景缸之左右兩側,是否有至少有水草牆或「拉開的窗簾」造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