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Erich Sia
問:
你是怎麼獲得靈感創作者個造景的?
答:
當我年紀小的時候,
花了很多的時間待在戶外,
大都因為是我奶奶來自馬來西亞,
而她的姊姊有座榴槤果樹園。
我記得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在農園裡奔跑,
並且在在髒水裡玩耍抓魚。
如今我成了一個自然資源保護者,
在戶外工作的時間很多,
所以我的整個生命,
多少是與戶外和森林/深山內有關。
森林讓我心裡平靜,
並且激勵著我,
是很值得尊敬的。
我造這個景的目的,
是要給自己回憶起一個像是家的地方,
這也是我命名為"回家(Going Home)"的原因。
觀賞者可以從字面上解讀成:
我從森林回到家裡;
或者也可以說成我要回到森林裡,
我回到家了。
對我來說,
應該是後者。
我要傳達的是,
森林是有多麼的美妙,
而樹木是有多麼的雄偉。
真實的物體絕對能帶走我的心。
就像我先前提到的,
這個造景讓我回想起想去的地方,
也是為何我努力的要保存它。

問:
對於這個水族缸,
你選擇元素的順序為何?(沉木、岩石、水草)
答:
我從開始尋找長得很像樹幹的沉木開始。
很意外的是,
這種很筆直的沉木在新加坡這裡很難找。
我開始構思這個造景大約是兩年多以前了,
那個時候直條的沉木在此地並不後歡迎...
所以要花很久的時間才能找到一枝我喜歡的。
在沉木的挑選完成以後,
我就開始選擇水草。
我對從前在日本期間(我住了兩年)所看到的一種水草得到啟示,
所以就挑選一種能在新加坡找到且長得很像的水草。
很沮喪的是,
我從未把水草種成從前所看到的樣子,
縱使形狀看起來很相似。
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
我很久以前在日本所看到的缸子裡,
用的是甚麼水草。
問:
你是用哪些技術來分布並固定各種硬體的?
答:
採用透視畫法。
我們在看照片時,
是平面影像來表達立體影像。
當我們在幫魚缸造景的時候,
基本上在做相反的事,
想把一個立體影像轉變成平面的。
這是因為我們幫自己的魚缸申請參加比賽時,
就只是以照片的形式呈現。
所以對於打算拍攝並寄出照片來說,
了解透視畫法是如何的作用,
以及了解如何造景好讓平面影像能反映出景深的感覺,
這是很重要的。
我用不同的沉木尺寸,
並且考慮在不同的區域使用較小型的水草,
來做為取代。
同時我試著把小徑做成曲徑狀,
以呈現一種驚奇的感覺。
不過再度考慮之後,
我到現在仍舊對呈現的結果感到不滿意。
我認為還有好幾項元素可以再作改進,
但這也是為何我們要造景的原因,
從實際做中學習。
我們造的景越多,
就越能了解如何把自己腦海裡的影像傳達出來。
我用了一些小卵石來固定沉木的基底,
因為沉木必須直立起來,
然後才在周圍鋪設底砂,
那麼在水中就更穩固了。
小卵石也有助於在底泥較少的部位支撐住沉木。
問:
在設缸之前你有準備任何方式的草稿或繪圖嗎?
答:
我沒有。
我不喜歡太固定於如何造景。
我就只是造景然後看看成果,
如果我不喜歡,
就會去改變;
如果我喜歡,
也還是會做改變,
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
如果實在找不到更好的做法,
就會回到先前我最喜歡的一個。
這個過程可能要好幾天甚至好幾週。
問:
為了安置硬體和水草,
你是否遵循著先前研究過的比例,
或者在造景時只是很即興或隨著自己的直覺?
答:
我認為自己是比較偏向直覺的造景者,
當然了,
就像前面所說的,
我也思考從先前造景所學到的要點,
我注意大自然的事物也會列入考慮。
舉例來說,
當我們看著照片時,
在背景的樹木/植物看起來非常的小,
所以我就問自己,
要怎麼用透視圖法來營造這種效果?
是不是有水草具有類似的葉型但大小不同,
可以讓我來做出這種效果?
圖片的水平線在哪?
要如何在我的魚缸中複製這種水平線?
我喜歡在自己的造景中玩弄這種理論,
所以通常會花很長的時間玩手上的同一個物體,
並且考量不同的角度,
以及在真的進行造景前,
這個物體在造景裡可能會有何表現。

問:
你如何安置第一棵水草?
答:
我通常在水族缸裝半滿水的時候種水草。
這有助於保持植株較長的水草不去遮蓋到尚未種植的區域。

問:
你在社缸或前幾週的時候如何添加營養?(二氧化碳、氮磷鉀、微量元素...)
答:
我會從 3/4 的劑量開始添加營養,
過了第一個星期後,
就會從此添加最大建議劑量。
問:
你會測量哪些水質?(KH、GH、NO3、PO4...)
答:
像這種使用金屬鹵素燈的缸子,
我喜歡保持很高的硝酸濃度,
大約在 30-35 ppm。
我的鉀肥濃度約在 30 ppm,
磷酸濃度約在 1.5 ppm。
二氧化碳就打很多!
問:
你在水族缸的照明如何?
用的是哪一種色溫?
答:
相信嗎,
我這個缸子(90x45x45 公分)決大部分的時間每天是用 48W 的照明,
中間搭配了 150 W 金屬鹵素燈點亮 4.5 個小時。
我設定的照明時間是 10 個小時,
這十個小時切割成 2.5 小時給 48W T5 的照明,
之後是 4.5 小時 48W T5 照明加上 150W 金屬鹵素燈照明,
最後的三個小時,
後降至只有 48W 的 T5 照明。
問:
你用的是哪一種水質?
你的換水標準如何?
答:
我們在新加坡很幸運,
可以直接用自來水,
這就是我的做法。
不過我不喜歡激烈的改變任何東西,
所以在大部分的時候,
我只會換 50% 的水量,
然後再用自來水回補水位。
我也會在換水後直接添加肥料。

問:
你遇過藻類嗎?
你認為為何會發生?
又是如何除藻的?
答:
我當然有藻類問題。
我還沒見過無藻的缸子!
哈~哈~
可是造類只有一點點,
根本就不是問題。
如果我保持每星期的換水,
只要在換水時用一塊布把玻璃面的內側擦乾淨,
就這樣而已!

問:
你如何修剪水草?(一次就整缸修剪呢?或只是部分修剪?)
答:
我根據對水草成長的了解來修剪。
如果我知道某種水草長得很快,
我就會比較晚修剪;
如果我有生長慢的水草,
就會比較早進行修剪,
因為這類水草要花比較久的時間,
才能長成我喜歡的樣子。
所以我可以說是用部分修剪的方式。
問:
在最初步驟的任何時刻中,
如果覺得結果不好,
會不會移除硬體。
答:
我改變了兩根沉木的位置和大小,
因為我感覺這樣做了以後,
可以增強透視圖法的效果,
我也增加了一些種植美國鳳尾苔的岩石,
還有一些小樹枝,
試著要達成我所追尋的效果。
問:
你會對設缸做定期拍照追蹤嗎?
攝影對你能否對水族缸發展能否有清晰印象有幫助嗎?
答:
我拍過一些照片,
來幫我了解水草演變的過程。
水草的成長有可能大大的改變原先的構想,
所以不時的拍照是很好的做法,
並且可以看看在照片中的樣子。
沒錯,
照相的確有幫助。
問:
對於最後的完成圖,
你用的是哪種照相器材和技術?
答:
我在拍這張照片時用了三盞閃光燈和一支吹風機。
兩個主閃光燈放在水族缸的上方以提供主光源,
後景用了一張傾斜的天藍色背景版,
並且從底部打閃光燈,
由於背景版是傾斜的,
光照會出現不同的強度,
給人一種照明梯度的感覺。
吹風機是用來營造水面上一些漣漪的效果。
如同在照片上所見到的,
我將背景版斜放,
讓底部的受光程度最強也最接近水平線。
這麼做會有更引入注目的效果。
同時吹風機所營造出來的漣漪,
就正好在小徑的盡頭,
也試著要增加景深的感覺。
問:
你會為了最後完成圖增加或移除觀賞魚嗎?
答:
魚本來就一直在裡面。
我們只是用了一些技巧讓魚群聚在一起。
問:
你用了哪些技巧讓魚能群游在一起?
答:
就在一根棍子上綁上一件白布,
攘後用來嚇嚇魚群。
如果有兩三個人合作的話會更好辦。
一兩個人負責嚇魚和架燈,
另一個人就負責拍照。
問:
一旦完成造景並拍攝最終照片了,
你覺得在設缸時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嗎?
答:
喔...
有很多。
其中一點是我先前提過的,
前景太過混亂。
中景也同樣混亂。
或許小徑可以偏離中央往缸子右邊靠一些,
另外前景的空白處可以在擴大一些。
也許我也能再增添幾棵"樹"來營造更隔絕的感覺?
後景的水草可以在密植一點,
水草的修剪也可以再改進,
或許可採用V字型的修剪,
讓觀賞者的眼睛能更專注於最末端。

問:
我很榮幸有機會訪問你,
你還有想補充的嗎?
答:
水族造景是很有趣的!
造景對我來說是個緩慢的過程,
讓我獲得放鬆,
而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夠參與。
這並不像大部分人所想的那樣,
單單買些水草並種到水族缸裡而已。
要花點時間欣賞大自然,
並且試著應用在自己的造景上。
不要怕嘗試新東西,
如果不動手就學不到。
練習再練習...
就會越變越好。
我還在學習,
也盼望能更上一層樓。
這是很有趣的!
謝謝你給我機會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
這是我最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