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Paludarium
我的姓名叫做 George Farmer,
今年 31 歲,
而且非常的幸運,
擁有很幸福的婚姻和體貼的妻子~Janine,
還有兩個很快樂很聰明的女兒:
12 歲的 Emily 和 3 歲的 Florence。
我住在一個英國林肯郡(Lincolnshire)郊區的一個美麗村莊,
我每天都很珍惜自己的福分,
這是一定要提的!
一些關於我的事
我的全職是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器武器工程師,
事實上我撰寫本文的時候,
正值輪調至阿富汗的四個月期間。
我也是個自由作家兼攝影師,
專注於水草缸和水族造景的領域。
我主要為英國的 Practical Fishkeeping(PFK, )雜誌寫稿,
每個月固定一至三篇文章。
身為該雜誌「專家問答(Ask the Expert)」專欄的一員,
我也協助讀者解決其水草缸的疑難雜症。
我也幫 PFK 寫部落格,
並且透過影片和播客的方式,
按部就班的呈現如何設置一個自然風水族缸。
我也幫 Pet Product Marketing 寫文章,
這是一本在英國發行專門給寵物零售商部門閱讀的刊物。
我很榮幸能夠和丹麥的 Tropica 合作,
水草栽培場提供我品質非常好的水草和產品。
最近我測試過一些嶄新的水草品種,
結果非常的令人振奮。
我也測試過許多廠商的新產品,
最近的一個是 TMC 所生產的全新 LED 照明。

我曾經身兼五個論壇的版主,
不過我有時間的話,
也只在其中的兩三個比較活躍。
我在 2007 年和三個很有才華的英國水族愛好者,
共同成立了英國水草協會(UK Aquatic Plant Society)。
我們的論壇很有活躍,
會員成長速度很快,
而且都具有相當的經驗。
我竊以為我們對於英國的水草缸和水族造景的拓展,
在成立協會後很短期間內便有了很明顯的促進效果。
我接觸水族的時間很短,
只不過五六年的時間,
那時候買了一個現成的 125 公升水族套缸,
裡面已經配備了過濾器、照明和加溫器。
我在缸子裡面種了非水生植物,
那時候也不清促自己搞錯了。
不用多說,
植物死了,
藻類取而代之。
為了要成功,
我讀了好一些書,
也開始利用網路當作資訊的主要來源,
並且很小心翼翼的聆聽他人的說法。
我很高興學到了估計指數(EI)的施肥方法,
而且利用 Tropica 水草液肥來執行吃到飽的施肥方式,
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此時此刻,
我要感謝 Tom Barr 在許多問題點上的指引。
隨著我逐漸成為一個資深熟練的水族愛好者,
我對嗜好像是著了魔似的。
我發現了天野尚的作品,
並且把他所有的書都買回來,
從頭至尾徹底研讀了好幾次。
我也很喜歡看 ADA Aquq Journal 和型錄。
天野尚先生完全改變了我對養魚的思維,
我也發現自己對水族造景這門藝術的熱誠。
我最近變成了一個非常敏銳的攝影師,
發現水族造景和攝影之間的關聯性,
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在我看來,
天野尚可說同時是這兩者的終極大師。
作品名稱:小山(Little Mountain)
水族缸尺寸:30x20x20 公分
容量:12 公升
照明強度:18w PC T5
照明時間:8 小時
底床:ADA 亞馬遜黑土(粉狀)
肥料:每次換水時 0.5 ml Tropica Plant Nutrition+ (每星期兩次換水,每次 1/2)
CO2:Easylife Easycarbo(戊二醛)

水族造景的基礎
我相信在設計或進行一個成功的水族造景之前,
第一個該學的基礎課程就是如何種好水草。
沒有任何一個成功的佈景裡面,
是看得到垂死的水草或長滿藻類的。
不論是強光、打二氧化碳或「低科技」方式,
一旦透過適當的照明和營養濃度,
掌握住了水草的成長,
我們才能夠很隨性的專注於水族造景的設計。
我花了大約 12 個月的時間,
才完全了解想種好水草又無藻要怎麼做。
良好的照明、二氧化碳、各種營養如氮磷鉀和大量的換水,
是我認為要成功的「法則」,
而最近我也學到了良好水流的重要性。
我大多數的設置都具有每小時至少 10 次的過濾循環量,
最近的兩件作品「小山(Little Mountain)」和「英格蘭的夏天(English Summer)」,
循環量則都超過了 20 次以上。
根據個別水族缸設置來挑選水草,
也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有些水草對光照和營養的需求比較高,
或者需要不同的水質,
所以要些功課,
如果能進行實驗來發掘,
那就最好不過了,
例如哪些可用在我們的水族缸內,
並且哪些又符合其所需的條件。
縱使我的自來水質很硬,
大部分我嘗試過的水草都很成功。
正如先前所言,
關鍵是合適的光照和營養。
耐心也非常的重要,
有些植物對於新環境的適應,
要花比較久的時間。
作品名稱:英格蘭的夏天(English Summer)
水族缸尺寸:60x36x30 公分
容量:60 公升
照明強度:2x24w T5HO
照明時間:8 小時
底床:ADA 亞馬遜黑土
肥料:每日 2ml Tropica Plant Nutrition+,每星期換水 1/2
CO2:鋼瓶系統,使用擴散筒,每秒鐘一顆氣泡

唯一一個必須累積經驗的要素是,
要學習不同成長速率和大小的水草如何混搭,
還有這些因子對於水族造景的整體美感影響。
修剪的技術成了預測水族造景後續發展的深思要點。
我大部分的水族造景內,
有莖水草很少甚至完全沒有,
所以最終的結果是,
是較能預期不需太常維護,
這很適合我每天忙碌的行程。
將靈感具體呈現
在水族造景設計上,
獲得靈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對於已能把水草種好的初學者來說,
我經常建議他們去模仿自己喜歡的水族造景,
這麼做他們就能立刻挑選出合適的水草和組合。
透過這一過程,
初學者將學到水草在自己的設置方式中會怎麼成長,
信心足夠的話,
也能慢慢的去改變水族造景內的一些水草品種或佈景,
來看看是否彼此搭配。
這整個經驗都是很有幫助的,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以後,
初學者們也能夠產生創新的創意,
而不必再去模仿別的水族造景或元素。
我至今仍從別的作品上獲得許多的靈感,
也會採用其中的一些觀點來設計自己的作品。
我不覺得自己是個「自然風」的藝術家,
所以創作出一個創新的設計對我來說是很困難的。
不過我喜歡生命裡的每一樣東西,
我知道不斷練習以後會越來越容易,
我也看到了我每一次新的水族造景嘗試都在進步。
在考慮水族造景設計所使用的真正布景材料時,
硬景觀的挑選和擺設很重要。
如果真的要使用,
那這一點就實在太重要了。
岩石或沉木通常提供了一個布景的「骨架」,
水草則是提供了「肌肉」。
就算時間久了以後看不見硬景觀了,
都還能提供建構的基礎。
一直到最近英國才有多種的硬景觀材料可供使用,
這大幅促進了水族造景的品質。
丑角天堂(Harlequins’ Haven)這個 120 公分長的作品從開始造景到結束共花了五個星期的時間。

我的第一次水族造景
我的第一次水族造景是剛踏入水族行列的第一年,
在學會了怎麼種植水草以後的成果。
那個時候還沒受到自然風水族缸的影響,
因為我從沒看過天野尚的作品,
或者其他受其作品影響的水族造景。
我也沒看過荷蘭式的造景,
我只是到處在增加新的水草品種,
加以整理並且必要的時候修剪一番。
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所看到的,
可是那個時候我相當喜歡這個造景!
我那時候把照明從原來的兩盞 T8 燈具,
大幅擴增至四盞 T8 具反射罩的燈具,
並且添加了使用發酵法的二氧化碳。
肥料是使用 Dennerle 的系統,
裡面不含任何的氮磷肥。
那個缸子也用了底部加溫線,
這個東西在我看來是沒有必要的,
雖然使用效果很好,
但我的水族造景從那以後就再也沒用過底部加溫線了。
水草的成長本身相當好,
不過大部分的水草都是容易種的。
因為有莖水草占了一大部分,
我學會了修剪的技巧,
還有水草間不同的成長速率。
就像大部分的荷蘭式水族造景一樣,
當時是沒有用硬景觀的,
這是我自己所做的決定,
因為那個時候英國還沒有那麼多的材料可供選用。
這個 80 公分水族缸在弱光的條件下花了 18 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作品名稱為陰影(The Shade)。

在這第一次的水族造景之後,
我發現了二氧化碳鋼瓶和估計指數(EI)氮磷鉀施肥法的優點,
這兩個因素結合在一起,
再加上發現了天野尚的作品,
對於我在水族領域的進步,
起了相當的作用。
看到這個水族造景就想起美好的回憶,
也藉此提醒我自己,
一個剛接觸水族的新手可能會有哪些感覺。
水族造景要慢慢來
我為了參賽最快完成的作品是「丑角天堂(Harlequins’ Haven)」,
從開始進行到結束共花了五個星期的時間。
這主要是應為打從一開始就密植水草,
再加上一些生長很快的大水蘭。
這個造景我維持沒多久,
因為缸子後來裂開漏水了!
除了這一點以外,
這個水族造景沒有發生任何問題。
我維持最久的布景是「陰影(The Shade)」,
發展了約十八個月的時間。
這是個弱光水族缸(兩盞 T8,每公升 0.5 瓦),
種的是長得很慢的水草:
椒草、水榕和蕨類。
這個水族造景沒出任何的狀況,
直到我去度假而二氧化碳用光時,
所有的椒草都融解了,
結果造成了大量暴藻!
George Farmer 的第一個水族造景,缸子長度為 80 公分的「荷蘭式叢林(Dutch Jungle)」。

水族缸的維護
在我所有的設缸中,
除了奈米缸以外,
我會每個星期換水 1/3 至 1/2。
在水族缸的生命早期,
我通常會換較多的水,
換水的次數也比較多。
水草的修剪則是個別的需要而定,
生長快的有莖水草可能每個星期修剪一次,
生長慢的水草則可能一個月或更久才一次。
至於奈米缸,
我就會每星期至少換水兩次,
每次各換 1/2。
玻璃面上的藻類,
是用磁吸刷子、刮鬍刀片和牙刷來清理。
我絕少吸底床,
因為水草實在太密集了,
所以在換水的時候,
我只是用少在底床上方揮一揮,
讓底床上方的汙物揚起,
然後用虹吸管吸掉。
我也會把水草「抖一抖」,
好讓任何堆在葉片上的汙物脫落。
任何將水草連根拔起或翻動硬景觀的舉動,
都必定會進行 1/2 的換水,
以降低暴藻的危險。
事實上,
幾乎任何的維護動作之後,
都會緊接著進行換水。
一大群三角燈增添了這個水草缸的活潑氣息。

我現在所有的缸子都是添加 Tropica 的 Nutrition+,
基本上強光的缸子是每天每 100 公升添加 5 ml,
弱光的缸子則是每天每 100 公升添加 2 ml。
這個液肥是很棒的多功能肥料,
在我所有的水族缸都非常的出色。
我也會根據水草的需求來調整劑量。
過濾器一定是選用大一號的容量,
每幾個月就會清洗一次。
如果是超過 120 公分的大型缸,
我就會用兩組過濾器,
因為我喜歡每小時至少十次的過濾循環。
我只用生化和物理性的濾材,
不使用活性碳之類的東西。
玻璃出水管和水管在必要的時候也會清洗。
我通常用 CO2 長期指示器來監控二氧化碳的濃度。
如果理想的氣泡數已經達到了,
就會拿掉長期指示器以保持美觀。
玻璃或陶瓷細化器定期的以漂白水來清洗,
以維持最好的效果。
待續...
原文網址:
http://www.aquascapingworld.com/magazine/August-2008/Aquascaping-with-George-Farmer.html
原文討論:
http://www.aquascapingworld.com/forum/aquascaping-world-magazine-discussions/963-aquascaping-george-farm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