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Erich Sia
硬體設備
這個外觀早在用液化石油加熱器加溫的年代就已經發展成形了,
至今的變化不怎麼大。
我個人喜歡取笑一些荷蘭式風格的死硬派,
建議他們傳統的缸子至少要在後方的牆壁上掛個裝飾毯,
然後在缸蓋的上方再放一些裝了些塑膠花的仿古花瓶。
這樣的做法的確曾經是股潮流,
而且也持續了好多年...。
這是千真萬確的。
這個櫃子包覆住缸子的所有側面,
只剩下正面玻璃開放以供觀賞,
並且因而增進了缸子的景深效果。
所有的技術設備都放置在櫃子內水族缸的下方,
櫃子的門把所有的東西都關在裡面看不見。
大多數的缸子都使用一組或多組的外置式過濾機。
進水口、送水口和加溫器一定是放在水族缸內看不見的位置,
如果在造景內看得見這些東西,
就會被評審扣分數。
以前用的一概是 T8 的燈管。
不過隨著 T5 燈管的引進,
以及更多需強光水草的容易取得,
過去幾年以來缸子也做了些調整。
然而至今還是有很多人只用 T8 燈管。
評審只會檢視燈管是否乾淨無水垢或汙物,
還有就是先前提到過的,
是否一切的設備安裝都很安全。
缸內的兩側和背面玻璃總是會鋪上背景牆,
使得牆面很容易就把水草釘上去。
背景牆的基本色彩是褐色或黑色的,
例如德國 Juwel 的黑色背景板就很常用,
不過有些愛好者會自己用發泡性聚苯乙烯(EPS)來創作。
因為有些思想老舊的水族愛好者認為,
二氧化碳的使用非但是沒有必要的,
甚至會很危險。
不過同樣的,
隨著需強光的水草在造景中越來越普及,
二氧化碳的添加幾乎已經變得無法避免了。
底床大部分用的是沙子或小砂礫,
色彩繽紛的底砂決不被允許且會被主動扣分。
除此以外,
如果飼養的魚種組合有老鼠魚(Corydoras)或任何喜歡用鼻子黏在底砂上的底棲魚類,
非圓滑顆粒的底砂就不被允許。
其餘的 40% 則不使用。
在採用底床施肥的人士當中,
有很多人會嘗試各種不同的肥料。
在早期荷蘭人只單純使用花園土壤,
現在還會以任何的可能比例混合加入如黏土、火山土、沙子和微量元素。
佈景手法
該是開始種植水草了。
正如大家知道的,
荷蘭式水族造景也稱作水族園藝,
這是有其緣故的。
水草的種類變化很大,
尤其是在色彩、葉形和高度方面。
但是要再度強調的是,
不可太多!
根據規定,
大原則是一個深度 50 公分以內的缸子,
每 10 公分的缸子長度最多只能用一種水草。
舉例來說,
一個長度 200 公分的缸子,
就不應該種植了超過 20 種的水草。
假如造景整體給人的印象還算不錯,
使用 22 或 23 種也還是允許的,
但種類超過這個數量的話,
在任何等級的比賽都肯定會被扣分。
另一條為了阻止人們放進過多水草的規則是,
每一水草集團之間不應該靠得太近。
最理想是水草集團之間應有一指幅的間距。
不同於自然風格的水族造景,
在荷蘭式的水族造景中,
同一品種的水草永遠只能放在缸子內的一個位置,
同種水草不允許放在缸子內的不同位置。
可以例外的是有時候掛在背景牆上的墨絲和/或水蕨。
那就是聚焦點的運用。
荷蘭式造景用的是直接了當的方法:
把水族缸的垂直面和水平面各劃出三等份的兩條線,
水平線和垂直線兩兩交會出的點就是聚焦點。
可是並非所有四個聚焦點都要用到,
只能用其中兩個。
假如先選用了左前方的聚焦點,
那麼另一個聚焦點就只能用右後方的,
這樣才有助於創造景深。
放置在聚焦點上的是搶眼的水草。
蓮屬(Lotus)的水草常常被用在前方的聚焦點上;
另一種搶眼水草是在後方的聚焦點上。
紅色水草放置在聚焦點上也很有效果。
所謂的水草街道(萊登街道)也是典型的荷蘭式水草種植手法。
想像一下如果在一張紙上畫出了一條有景深的街道,
我們在紙張較底部的位置會把街道畫得寬一些,
到了紙張較上方的位置時街道又會畫得窄一些。
街道水草的種植方式也是一樣的,
在缸子正面前景的位置開始時比較寬,
往後方結尾時就比較窄。
完美的水草街道會稍有彎曲,
而且看起來是消失在其他水草集團的後方。
隨著街道路徑的延伸,
也要考慮到慢慢增加街道水草的高度。
常用的街道水草有矮化種的羅貝利草(Lobelia cardinalis)、大柳(Hygrophila corymbosa)和水羅蘭(Hygrophila difformis),
或者是一根完全蓋滿墨絲的沉木。
所以不要將兩種紅色水草相鄰種植,
甚至橙色/褐色的水草也不可和紅色水草相鄰。
將褐色、紅色、淺綠色和深綠色等色彩相異的水草相鄰種植,
才能夠讓各自獨立的水草集團完全顯現出來。
同樣的規則也適用於講求葉形的變化,
不要將兩種細葉形的水草相鄰種植,
或者將水蘭(Vallisneria)與皺邊椒草(Cryptocorune balansae)相鄰種植。
高度也要講求變化,
沒有任何相鄰的兩個水草集團是可以同樣高度的,
除此以外,
水草集團的高度差異要很明顯,
高度差距並非只有 1-2 公分而已。
記住了這些基本規則以後,
我們來到了細節的部分。
讓黑色背景牆的一小部分裸露看得見,
增進了深邃景深的感覺。
在水族缸正面前景的左右兩個角落種植高聳至水面的水草,
營造出一種窗簾的效果,
也能促進景深的效果。
會徹底運用這些規則,
而大多數的造景也會組合運用這些規則。
舉個例子來說吧,
街道水草沿著某個強烈的聚焦點來延伸,
效果也非常的好。
如果聚焦點所用的水草是紅色的睡蓮,
而街道水草是由淺綠色的羅倍利草組成的,
那就會形成雙重的效果。
如果這群羅倍利草一路延伸至背景,
而其上方的背景牆有些許的裸露,
並且就在裸露的背景牆往兩側消失不見之前,
又有其他的集團水草來遮住背景牆。
如果能掌握這些要訣,
那麼可算是精通了荷蘭式的造景手法。
至於以岩石和沉木當作裝飾的手法,
是受到嚴格限制的。
原因和水草的運用是一樣的:
同樣的東西不應該在一個造景內出現超過一次以上。
所以,
運用一根沉木或一塊岩石,
上面覆蓋著墨絲或水蕨,
這是可以接受的。
但也只能在一個位置出現,
再多了就不行。
以上就是荷蘭式水草造景的速成課程,
希望對有興趣的水族愛好者有所幫助。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