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元素對水草而言,
可說都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
而 Tom Barr 也針對無二氧化碳水草栽培法,
提出了他自己的一套理論和作法,
只可惜我至今看不到任何實際的實驗報告。
因此我決定透過老婆書房的這兩個水草實驗缸,
來探討 Tom Barr 理論的可行性,
並且以兩種設缸方式來作比較,
雖不能稱為客觀的對照組,
但這兩個水草實驗缸應能提供不少水草栽培的相關訊息,
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或許日後以木炭栽培水草的方式真的成功了,
對於不打二氧化碳的水草栽培法而言,
應能取得獲得更多的進展和突破。
Tom Barr 所提出的無二氧化碳栽培法中,
提到了在底床鋪設 2 cm 高的風化褐煤,
並且只要配合 NPK 的使用,
絕大部分的水草都能栽培的起來。
若果真如此,
那我們還要二氧化碳缸瓶做甚麼?
但風化褐煤在台灣始終找不到,
也可能是我對於煤礦的認是過於膚淺吧。
但 Tom Barr 提到了風化褐煤的好處是色澤好且容易沉底,
如果不理會顏色且也能克服浮力的問題,
市售烤肉用的木炭是否可以鋪設在底床提供水草成長所需的「足夠」碳元素呢?
於是實驗的動機形成,
我便開始著手進行。
兩個實驗缸中的上缸,
我姑且稱之為「砂炭」水草缸,
底砂的最底層鋪設了 2 cm 高的木炭,
上方再鋪蓋了 3 cm 高的美國矽砂。
而實驗缸中的下缸,
我姑且稱之為「砂土炭」水草缸,
底砂的最底層鋪設了 2 cm 高的木炭,
中間再鋪蓋了 2 cm 高的陽明山土(或山土),
最上方才蓋上了 1 cm 高的美國矽砂。
此兩缸在 2008 年 3 月 30 日同時設缸完畢,
除了底床的組成條件不同以外,
其他能控制的變因都盡可能相同,
包括週邊設備、草的品種與栽種位置和動物活體。
過濾器內的濾材,
是由自己原本的戊二醛實驗三尺水草缸中的過濾器內取出,
全部使用陶瓷生化環。
好吧,
我廢話不多說。
我們看圖說故事比較快!
在家樂福購買的烤肉用木炭一袋。選擇的原因是:非常便宜且取得方便(對台灣的草友而言)。

開始做苦工了,木炭太大塊了,直接入水鐵定浮起來。拿起榔頭開始將所需的木炭敲碎。老婆大人看到了不免譏笑我一番:古人劈柴生灶火,我這是敲炭種水草。

將木炭敲碎成細粉狀以後,就可以鋪設在水族缸的最底層了。其實木炭也不需完全碎成粉末,只要顆粒小於 3 mm 或美國矽砂的大小即可。

陸續將碎成粉末的木炭放進水族缸裡面。

木炭粉末的總高度到了 2 cm 已可停手。

實驗架上的上缸:「砂炭」水草缸。在鋪設了 2 cm 的木炭以後,再蓋上 3 cm 的美國矽砂。

實驗架上的下缸:「砂土炭」水草缸。在鋪設了 2 cm 的木炭以後,先蓋上 2 cm 的陽明山土。

實驗架上的下缸:「砂土炭」水草缸。在鋪設了 2 cm 的木炭和 2 cm 的陽明山土以後,最後才蓋上了 1 cm 的美國矽砂。

開始加水。不論是上缸或下缸,都要先放了塑膠袋再加水,否則在灌注自來水的過程中,最底層的木炭容易揚起,那就麻煩大了。

上缸一模一樣的水草種類和配置。

下缸一模一樣的水草種類和配置。

種植完水草以後,還是要小心翼翼的灌注自來水。上缸已加滿水,水質清澈,下缸正在加水。

設缸大功告成!水質清澈不泛黃,也無任何木炭浮起的現象。再來就要看日後的發展了。

這兩個水族缸設立至今已經兩個星期,
兩缸之間的水質和水草成長也出現了差異。
我將陸續和大家分享實驗的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