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稍加整理過後的照片。
其實說整理,
也不是啥大動作,
只不過填補被拔除的水草,
並且又傾倒了一些泥土到水族缸裡罷了。
水草的部份,
我回家裡拿了烏蘇里聚藻與噴泉太陽來種植,
同時也從水族館各買了一盆小血心蘭和紅菊。
昨日娘家天然水草缸的最新圖片,
水草看來恢復了生機,
至少保住了這個天然水草缸屆滿一週年的面子。

由兩個星期的照片對照起來,
烏蘇里聚藻與紅菊的成長相當驚人,
但也不是莖節抽長造成的,
我很希望這樣的榮景能維持下去。
根據德國水草專家 Christel Kasselmann 女士的描述,
紅菊是個很耐高溫的水草。
這棵高難度的水草很顯然對於天然水草缸的適應力非常好,
希望未來的一年紅菊不要在苟延殘喘的延續下去了。
紅菊與噴泉太陽。紅菊是很耐高溫的水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烏蘇里聚藻,
這棵水草被一些台灣草友認為是高難度水草之一,
而且台灣的野外也很難找到烏蘇里聚藻的蹤跡了。
烏蘇里聚藻其實還有個小小故事。
當 1992 年德國的丹尼爾(Dennerle)老闆到台灣旅行時,
帶了一些植株回到德國,
若根據 Christel Kasselmann 女士的說法,
目前德國一些水草玩家之間所流通的烏蘇里聚藻,
就是當年 Dennerle 先生由台灣帶回去的。
而根據 Christel Kasselmann 女士在書中的描述,
烏蘇里聚藻是一棵非常容易栽培的水草,
當水溫高至 32 度時都還能很健康的成長,
這棵草未能普及頗為可惜。
而 Christel Kasselmann 女士所秀出來的烏蘇里聚藻照片也是綠色的。
這不禁令人納悶,
為何在台灣有很多草友認為不好栽培。
我自己的缸子中利用戊二醛栽培烏蘇里聚藻的經驗良好,
也很想了解烏蘇里聚藻在天然水草缸的表現。
下面兩張圖片是兩個星期前後的烏蘇里聚藻,
絲毫沒令人失望。
烏蘇里聚藻被認為能在 32 度的水溫中照樣正常成長。


不過,
水草再恢復生機之餘,
這個水草缸還是有狀況出現的。
這應該是我咎由自取造成的,
因為兩個星期前我以最偷懶的方式,
將陽明山土直接傾倒進水族缸,
其代價便是爆藻!
這個水族缸目前出現了四種藻類:
剛毛藻、綠斑藻、褐藻和髮藻。
將泥土中的有機質直接溶解至水中的結果,
真是活該。
Tom Barr 明明就交代在翻動底泥後要換水以防藻,
我就偏偏在換水後把泥土往水裡倒。
剛毛藻。

綠斑藻和褐藻。

髮藻。

若單就施肥角度而言,
直接灑泥土是可行的,
至少水草還蠻適應的。
針葉皇冠已經開始伸出不少走莖了。

綜觀娘家的這個天然水草缸這一年來的經驗,
單靠底泥來提供某些水草的成長是沒有問題的。
出現較多狀況的反而是魚隻的飼養,
這將是未來必須積極解決的。
也希望我這一年的經驗能提供有興趣的草友們在設置天然水草缸時的參考。
至於娘家天然水草缸將放養哪些魚種,
我還是很想嘗試七彩神仙,
至少我把耐高溫的水草已經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