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個無過濾又無水流的天然水草缸,
付一個從來沒有養魚或種草經驗的「全新初學者」來管理,
不知最新的發展如何......
說實在的,
真讓我鬆了一口氣,
至少水草還活著。

不過很離譜的是,
大舅子所放置的矮櫃品質不佳,
不耐書櫃的重壓,
整個缸子歪斜了一邊,
就像個比薩斜塔。

櫃子的品質不佳也就算了,
13 W 的 6500 K PL 燈也變了顏色,
其中一支燈管變成藍色的!
大舅子說拿回去一星期就變了,
他還以為是正常的嘞。
我也只能搖搖頭嘆口氣。

撇開令人不悅的周邊設施,
還是把焦點集中至水草的成長上。
我們先看看 2007 年 5 月 6 日剛設缸時的水草,
這是在我家試水拍攝的照片,
相信大舅子拿回去後不會差異太多。

再看看交付大舅子管理四個星期後的景象,
水草的成長令我非常滿意。

或許椒草原本就很容易栽培,
那麼在來比較一下日本簀藻,
日本簀藻是否也能在無過濾器且無水流的天然水草缸中成長?
比較一下四星期前後的照片吧。


不過,
魚的狀況就比較多了。
首先是先前幫大舅子買的六尾紅茶壺,
陸續陣亡至剩下一尾。
大舅子陸續買了一些魚來養,
他也養了蝦子,
蝦子的狀況也不是很好,
目前只剩兩隻玫瑰蝦。
這與整個小生態還未完全建立起來,
或者台北的夏天溫度過高都有關聯吧。

功能性的生物~釘螺~倒是大量的繁殖,
大舅子覺得很厭煩,
想要除之而後快。
經我解釋釘螺的重要生態功能,
這才比較釋懷。
這個缸子也是有藻類的,
目前看到了兩種:綠斑藻與褐藻。
綠斑藻只有零星的出現,
褐藻的覆蓋面積就比較大了,
玻璃面都可以看到蹤跡。
由於燈管的品質不良加上間接光源不強,
我建議大舅子將的照明時間,
由原本的 9 小時提升至 10 小時以上。
此外也推薦放養小精靈兩尾來協助控制藻類。
整體而言,
以金魚缸的方式來栽培無過濾且無水流的天然水草缸,
看來應該是可行的。
何況這個「白老鼠」缸子從來都是交由一個全然不懂魚草的初學者照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