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專業水草照明網站
在自然界中光照強度隨著太陽升起而增強,
一直到了中午達到最高值,
然後隨著太陽下山而再度減弱.
實際上的數值與雲層密度息息相關,
也就是光照強度在下雨或者烏雲密佈時,
就算在熱帶地區也可能降至 200 Lux 以下...
現在認為對植物而言最大光照強度沒那麼重要,
而是在光合作用期間所照射的能量,
是以勒克司小時(Lxh, Lux hour)的方式來表現光照強度的積分,
就如同圖一中曲線下方的面積所顯示的方式.
此外大多數的水草在光照強度超過 20,000 至 30,000 Lux 以後,
對於光合作用的速率的促進就沒那麼大了,
除了一些需要強光的植物如紅蝴蝶(Rotala macrandra)和綠菊(Cabomba
caroliniana).
舉一個園藝的例子來說,
根據飛利浦公司出版的「園藝照明(Horticultural Lighting)」一書:
菊花每日需要 80,000 Lxh 的光照能量,
每小時 8,000 Lux 照射 10 個小時等於 80,000 Lxh,
相當於每小時 5,000 Lux 照射 16 個小時.
圖一:

丹麥 Tropica
水草園藝場在「極地湖泊令人窒息的水下景觀」這一篇報導中有這麼一段描述:
「格陵蘭島西南方的夏季很短但行動迅速.
在康克魯斯瓦格(Kangerlussuaq)地區的湖泊和池塘,
在一年之中的大多數時間裡覆蓋著超過一公尺厚的冰層,
但是在五月底當太陽光夠強足以溶解冰層時,
水中的植被遇見了為期只有三個月的季節,
在這個季節內水草能夠發芽,成長並且繁殖.
之所以有這樣的可能,
是因為在這段時間內,
光照每日有 24 個小時可以利用,
整個成長季節內的可利用光照總量,
正好與氣候溫和的北歐是一樣多的.」
每日照明時間的擴張程度也與植物的發展階段有關,
幼芽通常能夠接受比成株更長的光照時間.
所以開頭的說法整體而言是錯誤的.
在一定的範圍內,
弱光照實際上得以用照明時間延長的方式來彌補.
Ich danke Herrn Robert Miehle für die Zustimmung der chinesischen Übersetzu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