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藻類可說是最大的困擾之一,
預防藻類誠屬不易,
若能有藥劑添加來除藻,
可說是亡羊補牢的方法。
而有需求就又市場,
不少水族業者紛紛推出了各種的除藻劑,
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自從戊二醛運用到水族界以後,
同時具備殺藻並可被分解的藥劑,
成了很多水族廠商開發新產品的目標。
就以戊二醛來說吧,
水族業界最早推出上市的,
就屬美國的 Seachem 和荷蘭的 Easy-Life 這兩家公司。
荷蘭的 Easy-Lift 公司更在最近新推出了一項新產品:AlgExit(暫譯:藻離)。
這罐新的除藻劑標榜能夠對付絲藻、黑毛藻和鹿角藻,
在德國的水族界引起了相當的關注,
原因並不是除藻效果優異與否,
而是這罐新的除藻劑內含有水楊酸(salicylic acid)。
水楊酸家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乙醯水楊酸(acetyl salicylic acid),
這也是我們所熟知的止痛藥阿斯匹林(Aspirin)!
看到這樣的訊息,
可就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
特別是以阿斯匹林為主的止痛藥,
是很常使用且容易取得的藥物。
家中的常備藥物如果也能用來抗藻,
真是太美好了。
由於 AlgExit 僅在包裝外表註明含有水楊酸,
但未標示成分和比例,
我們並不清楚如果自行下藥所需的劑量。
所以我決定自己查看看是否有相關的研究,
以了解使用水楊酸除藻所需的劑量。
荷蘭 Easy-Life 的容易碳(Easycarbo)以戊二醛為主要成分,兼具殺藻和提供水草碳元素的功能,廣受歐洲水草玩家的歡迎。

水楊酸又稱為柳酸,
其實也是一種植物的激素,
除了可以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
目前也證實涉及植物的防衛反應,
協助植物適應高鹽度、重金屬和許多環境的緊迫。
不過這些作用都是針對陸生植物而來的,
水楊酸針對水生植物的影響研究不多,
比較為人所知的是俄羅斯學者 Ratushnyak 等人在 2010 年所發表的研究,
研究學者發現水楊酸能夠促進水燭香蒲(Typha angustifolia)對硝酸氮(NO3)的吸收,
除此以外也有水楊酸抑制藍綠藻的作用。
至於水楊酸能夠除藻的說法由來已久,
一般認為水楊酸能抑制藻類對磷的吸收,
因而達到抑制藻類生長的效果。
美國的研究人員 Fimple 在 2002 年就針對水楊酸進行了除藻的研究。
他發現在 0.2% 的水楊酸濃度下,
便能在 48 小時內完全殺死新月藻(Closterium),
不過在此濃度下的水楊酸會導致酸鹼值急遽的降低。
在研究中還發現,
在 0.03% 的水楊酸濃度下,
也能夠在 15 天後將藻類 100% 的殺死。
而 0.01% 和 0.005% 的水楊酸濃度,
也具有減少藻類的作用,
但成效上又更緩慢了。
作者在結論中建議使用 0.01% 或 0.005% 的水楊酸,
以免藻類突然大量死亡導致水中溶氧量急速降低。
同樣的一位美國研究人員,
在了解了水楊酸的除藻效果以後,
又進一步的針對水族生物進行研究,
接受水楊酸毒性試驗的四種無脊椎動物分別是:
螯蝦、水蚤、渦蟲和水生蝸牛。
結果發現:
在 0.2% 的水楊酸濃度下,
能夠在 12 小時內完全殺死渦蟲,
能夠在 24 小時內完全殺死大水蚤,
能夠在 48 小時內完全殺死水生蝸牛,
但螯蝦在在此濃度下則不受影響。
荷蘭 Easy-Life 在 2011 年新推出的除蚤劑:AlgExit(藻離),以水楊酸為主要成分,是否真能有效殺藻?

那麼低濃度水楊酸的效果又如何呢?
因為 0.2% 的水楊酸濃度會急速降低酸鹼值,
美國的學者針對各種濃的研究進行了解,
看看這四種動物對於水楊酸的耐受度如何。
結果發現,
水楊酸對水生蝸牛和大水蚤的半數致死濃度(LD50)為 0.01%,
而渦蟲對於水楊酸的各種試驗濃度幾乎都無法忍受,
在 0.005% 的水楊酸濃度下就足以完全殺死渦蟲了!
這對於痛恨渦蟲到了極點的水族愛好者來說,
可真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呀!
又找到了一種可以消滅渦蟲的良藥,
而且是隨手就可買到的止痛藥。
如果換算起來,
水楊酸的投藥濃度若要達 0.005% 的話,
我們便要在每公升的水中投入 50 mg 的水楊酸,
以最常用的低劑量阿斯匹靈藥物伯基(Bokey)為 100 mg 來看,
每兩公升的水量就要使用一顆膠囊了,
用藥量算是很重的。
不過殺渦蟲和水生蝸牛,
並不是本文探討的主要目的。
令我感到好奇的是,
其他的止痛藥是否也有除藻的作用?
德國的學者 Cleuvers 剛好在 2003 年和 2004 年發表了兩篇研究,
針對四種常用的止痛藥~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異丁苯丙酸(ibuprofen)、甲氧萘丙酸(naproxen) 和乙醯水楊酸等四種,
進行了對柵狀藻、大水蚤和浮萍等三種水族生物的影響研究。

浮萍相較於柵狀藻和大水蚤,
可說是對於止痛藥耐受性最差的一個。
但是很可惜的是,
德國的這位研究人員,
並未針對浮萍進行乙醯水楊酸也就是阿斯匹靈的耐受性試驗,
我們無法了解浮萍對於乙醯水楊酸的耐受度,
也僅能從其他的止痛藥耐受性來推測。
如果浮萍也對阿斯匹靈的耐受性這麼差的話,
讓想要用阿斯匹靈來除藻的水族愛好者,
不禁抱持更謹慎的態度,
萬一把其他的水草也給殺死了怎麼辦?
我水草缸內唯一看得見的藻類:綠斑藻,雖經長期使戊二醛也無法加以消滅。使用止痛藥來除綠斑藻會有效嗎?

況且根據荷蘭 Easy-Life 公司所出品的 AlgExit 之說明,
本藥劑在使用四個星期後方能見效。
我們大膽的推測裡面所含的水楊酸濃度應是偏低的,
因為產品上註明不傷水草和魚蝦,
況且也無法像美國的試驗一樣短期間內就能殺死藻類。
不過產品包裝上挑明了對絲藻、黑毛藻和鹿角藻有效,
這對許多受到這三種藻類困擾的水草玩家來說,
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只不過由現有的研究報告來看,
我們無法支持荷蘭這家水族廠商的論點,
也只能期盼歐洲的玩家能早日發表相關的報告。
但從學界的研究來看,
想要透過各種止痛藥來達到立竿見影的殺藻效果,
應是可行的。
但換算其有效劑量來看,
想要除藻的止痛藥用量非常的可觀。
至少對於一般的水草玩家來說,
止痛藥的花費將相當可觀。
那還不如把藥品留著自己頭痛的時候吃。
至少戊二醛的使用成本低廉多了,
也不需要擔憂長期在水族生態中的藥物殘留問題,
況且抑制藻類生長和促進水草成長的功能,
已是被世界許多國家的水族愛好者所證實。
那麼在各類止痛藥有更進一步的研究成果呈現之前,
我個人還是抱持著觀望的態度,
除非能夠證實止痛藥的除藻效果大勝戊二醛!
在不打二氧化碳只使用戊二醛栽培下的火花百葉(Pogostemon erectus),型態相當令人感到滿意。常用的止痛藥有此功效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