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傳染起因第一名就是在狹小的空間內飼養過多的魚隻。
由於大部分的卵胎生鱂魚是進口而來的,
魚隻從繁殖場到水族愛好者手上,
通常可能要經過五個飼養水族缸,
同時還要歷經許多塑膠袋的運送過程。
感染起因第一名:太多的魚隻擠在太少的水量中--運送過程和販賣水族缸。
在出口與進口商、大盤與小賣商之間的轉送,
會添加大量的食鹽以抑制細菌的成長。
對於卵胎生鱂魚而言,
往來於加鹽的水和淡水之間幾乎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對於來自鹽分缺乏水域的種類而言,
急速置換入軟水的淡水中就會導致嚴重的問題。
為了提供市場盡可能快速、盡可能數量大、盡可能最漂亮,
而且盡可能價格低廉的魚隻,
導致完全使用飼料來餵魚。
理所當然的,
出現了器官變胖以及免疫系統減弱等後果。
由於運送成本很昂貴,
所以盡可能把最多的魚裝在儘可能少量的水裡。
如果不大量使用抗生素的話,
這樣的運送方式是辦不到的。
但對魚隻而言這又陷入了更進一步的傷害。
Amlacher 在「魚病手冊」一書當中寫下了極為有趣的一段話:
「柱狀病是最常見的魚病之一。
這個並特別容易發生在魚類出現緊張行為時。
在空曠狩獵區的鮭魚尤其容易出現在產卵遷徙的時候。
柱狀病目前已經確認發生於 41 種魚類,
(註:如今在水族館中幾乎沒有任何一種魚能夠免於柱狀病的侵襲!)
......
柱狀病在純水之中的傳染實驗是無法成功的,
唯有當不合適的環境(缺氧、氨升高、表皮疤痕)中才有可能感染。」
許多魚隻處於新鮮無污染的水質中並不會發生問題。但很顯然的,沒有換水加上升高的溫度將使得傳染的危險性激增。
就算在專業的水族館,
也幾乎難以扭轉這個惡性循環。
人力不足可說是最大的代價因素,
所以每天並不以「奢侈」的方式來大量換水,
也不將魚隻分散至飼養密度較低的水族缸,
而是在販售水族缸中加入更多的食鹽和藥品。
偏偏孔雀魚和其他的卵胎生鱂魚向來屬於「入門魚種」,
初學者往往購買的數量太多,
但卻飼養在太小的水族缸中,
這導致了魚隻的死亡,
而所有參與其中的家人也都同感挫折。
Ich danke Herrn Bernd Kaufmann für die Zustimmung der chinesischen Übersetzu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