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0 年 2 月 7 日順利的閉幕了。
經過了前兩屆的琢磨,
參賽選手們更能抓住現場造景的技巧,
整體的造景層次提升了不少,
很多參賽缸甚至看不出是在「當場」才剛完成的作品。
這次的 250 公升「超大級」水草造景缸有 32 缸,
和去年一樣;
而 20 公升「奈米級」的水族缸總共有 41 缸,
比去年多出了一缸。
參賽選手主要來自以德國為主的歐洲水族造景師,
此外也有德國周邊如丹麥、波蘭和捷克等國家的選手,
依舊維持著國際級的比賽。
這次造景比賽的獎牌全數是由德國的知名水族網站 Aquamax 提供的。
這次的評審團可說進一步的國際化了,
雖然主辦國是德國,
而且評審比去年少了一位,
但是德國籍的品審只有一位,
而去年還有三位德國籍的評審,
其他的五位評審全部來自不同的國家,
分別為丹麥、美國、加拿大、波蘭和巴西。
主辦單位在賽前原本打算邀約日本籍的評審,
不過最後定案的評審團成員,
全都是來自歐美地區。
也就是說,
本次的比賽偏重於歐美審美觀。
不過各種比賽本來就有個別偏重或偏愛的方向,
這並不需要大驚小怪的。
作者:Chris Helemann;作品名稱:白日夢(Tagträume)。相當標準的荷蘭式水草造景缸,可惜未獲評審的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
本次比賽的獎杯,
是由與本部落格有合作關係的 Aquamax 所提供的。
Aquamax 近年來逐漸走向商業化,
主要致力行銷欖仁葉和欖仁樹枝,
藉由承攬比賽所有獎杯的做法,
也不失為一種很有效的廣告手法。
由本次的比賽中,
也可以看到評審的品味。
例如在「超大級」的水草造景缸中,
出現了相當標準的「荷蘭式」水草造景缸,
或許評審團中沒有荷蘭籍的裁判吧,
所以此缸並未獲得青睞。
再舉個例子來說吧,
這一次的「奈米級」水草造景缸中,
出現了幾個水三度空間的水陸造景缸,
但或許評審團中沒有台灣籍的裁判吧,
這些三度空間的水陸造景缸全都落榜了。
作者:Ganni Lopopolo。三度空間的水陸造景缸在這次的德國水草造景比賽中並不討喜。
參加各種不同的比賽,
還是要先搞清楚評審的偏好。
畢竟西方有一句諺語是這麼說:
品味是不可以批評的。
如果想在某個賽事中獲得好的成績,
那就得跟著這個比賽的偏好來著手,
而不是在事後去猛烈批判評審的品味。
這一點是台灣水草造景比賽選手,
有待加強的觀念。
由這次的比賽成績來看,
主要還是由前兩屆的熟面孔所獲得。
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國水草造景界相當有名氣的 Oliver Knott,
也分別在兩個比賽組別中現身。
Oliver Knott 的作品近來走的是創意或怪異路線,
所以成績不盡理想。
其「超大級」的作品名稱為「北海道島(Hokkaido Island)」,
獲得了第五名;
而「奈米級」的作品名稱為「小山(Oyama )」,
也獲得了第六名。
而由他的作品命名法來看,
不禁令人感到 Oliver Knott 有某種程度的「哈日」傾向。
這倒是還好,
教令我驚訝的是,
有某位德國選手的作品,
是以韓國的某座山來命名的。
韓國的國際知名度,
顯然超乎了我們的預期。
好了,
廢話不再多說了。
我僅列出「超大級」的前五名和特別獎作品,
以及「奈米級」的前七名作品,
提供給有志於「現場」比賽的水草造景玩家做參考。
我們賞圖吧:
超大級
特別獎。作者:Bernd Terletzki。作品名稱:潘朵拉的飛行岩石(Pandoras Flying Rocks)。
第五名。作者:Oliver Knott。作品名稱:北海道島(Hokkaido Island)。
第四名。作者:Martin Thomsen。作品名稱:上午的草地(Morning Meadow)。
第三名。作者:David Stas。作品名稱:自然之音(Sounds of Nature)。
第二名。作者:Jan-Simon Knispel。作品名稱:漫無目的(Nowhere fast)。
第一名。作者:Marcel Dykierek。作品名稱:綠色崛起(Green Rising)。
奈米級
第七名。作者:Jens Helemann。作品名稱:一百個小妖精的國度(Land der 100 Feen)。
第六名。作者:Oliver Knott。作品名稱:小山(Oyama)。
第五名。作者:David Stas。作品名稱:小灌木林(Copse)。
第四名暨特別獎。作者:Carsten Logemann。作品名稱:夏威夷日落(Hawaiian Sunset)。
第三名。作者:Jan-Simon Knispel。作品名稱:馬丘比丘(Machu Picchu)。
第二名。作者:Marcel Dvkierek。作品名稱:從遠方(From a Distance)。
第一名。作者:Benjamin Aepker。作品名稱:綠色之路(The green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