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Paludarium
在先前的文章中,
讀者跟著我來設計並製作自己的 ADA 底座。
現在該輪到好玩的部分了,
我們開始來水族造景吧!
我將透過本文來告訴讀者,
這個 60 公分水族缸是怎麼設缸的。
我在 2008 年早春的時候就進行策劃了,
並且開始蒐集製作 ADA 底座所需的材料,
還有水族缸內要使用的各種設備。
按部就班設置 60 公分流木缸
我對於這個水族造景的意向,
是要創作出一個簡單的設計,
很容易維護管理,
並且具備許多開曠的空間。
我不想要岩組(Iwagumi)風格的水族造景,
因為我很喜歡在水族造景內運用沉木、蕨類和墨絲。
打從一開始,
我就很清楚這個 60 公分缸子會以沉木為基礎來設缸。
所以我就四處搜尋各種水族造景的風格,
主要的焦點是放在沉木上。
凸起型造景的錯綜複雜最能吸引我,
而且能符合我的需求,
能夠在沉木佈景上重用默絲,
同時又有些粗面的岩石來產身對比,
以及開闊的前景空間。
開闊的前景是長久以來我就很想嘗試的做法,
而且似乎要用笨重暗色的沉木,
對比才能夠更加的完美。

水族缸的設備
我自製的 ADA 水族缸底座尺寸是 70x60x30 公分,
提供了我的 60x30x36 公分超白玻璃缸很完美的組合。
對於水草缸的過濾器使用,
最好要使用超過產品包裝箱上建議功率,
所以說 Eheim 2222 過濾器就很適合了。
至於照明方面,
我使用了三盞 24 瓦的 T5 燈管,
分別是植物栽培燈、LifeGlo II 和 10,000K 的燈管。
我感覺這樣的搭配對一個中等照明的水族缸而言相當的完美,
也超過了我要使用的水草之平均需求光量。
我堅信水族缸在家裡的角色,
絕對不僅是個家具擺設而已。
一個水族缸,
尤其是種植了水草的水族缸,
提供了家中一小塊大自然的縮影。
無框的水族缸和相關的玻璃硬體,
有助於提供住家和水族缸潔淨的感覺。
為了這個原因,
我決定使用玻璃製的進出水管、玻璃細化器和玻璃計泡器。
二氧化碳減壓表、自動給肥系統和玻璃製的二氧化碳長期間測器,
這就是我的水族缸最開始的技術設備。
有個老技巧可協助新設缸內細菌族群的建立,
就是從另一個穩定的水族缸中,
取出一些底砂或汙物加到新缸的底砂中。
我將這些「活菌」用在底砂和包括 ADA 能量沙、ADA 黑土、沉木和火山岩等硬景觀上。
水草的肥料則是使用粉末狀的微量元素。

水草的選擇
水草的選擇盡可能的簡單並以不同種的墨絲為主。
其他還包括幼葉鐵皇冠(Microsorum pteropus “Narrow”)、針葉皇冠(Echinodorus tenellus)和牛頓草(Didiplis diandra)。
我們開始吧
設缸的方式有很多。
由於使用了成長慢的水草種類,
我能夠邊調整缸子的造景。
我偏愛這種方法,
因為此法容許我有許多的時間來調整硬景觀,
坐下來觀看並且一次又一次的思考擺設位置。
硬景觀的發展
我們先放置一片硬紙板,
以當作岩石和玻璃之間的保護措施。
當我們決定好岩石的放置地點時,
硬紙板將防止岩石在移動時所導致的玻璃刮傷。
記得在缸子裡加水前要先把硬紙板拿出來。
在設計的時候,
我們也要記得幫背景水草預留一些空間。
退一步來看,
別過度使用岩石。
當我們達成了岩石的「正確」視覺擺設以後,
此時就裁切一片硬紙板來當作底床和細沙之間的界線。
這有助於區分兩種不同的材質。
依據岩石的擺設位置而定,
我們可以決定底床/細沙的界線該設在哪裡。

沉木的擺設
其次我們要擺設沉木,
這是最有技巧的部分,
我們可能需要切掉沉木的某些部位,
才能夠放置在最恰當的位置上。
同樣的再度提醒,
要為水草預留空間。
先拍照留念再正式開始
不論是沉木和岩石,
都要先預備足夠的數量,
我們才能有很多的選擇性。
現在有個小技巧:
幫我們的硬景觀擺設拍張照片,
然後才把硬景觀搬出水族缸。
記住要把這些拿出來的岩石和沉木,
以同樣的擺設方式放在桌子上,
並維持原來的結構。
此時缸子內是淨空的。

硬紙板的黏貼
現在把硬紙板放進缸子內,
並且用一些膠帶貼在水族缸的兩邊。
這樣做有助於硬紙板保持圓弧的形狀,
不會因我們倒入底床或細沙而變形。

灑上微量元素
在缸底灑上些許在他缸用過的底砂、污物和微量元素。
這樣做會提供底床大量的細菌,
所以能發展得更快速,
並能提供水草足夠的營養。

細沙和 ADA 黑土
然後蓋上一層能量沙(Power Sand)和一層厚厚的 ADA 黑土。
最後在前景鋪上白沙,
並且將整個底砂加以平整塑型,
讓 ADA 黑土和白沙形成漂亮的斜坡和些許的凸起形狀。

移走硬紙隔板
移走硬紙板,
要小心分隔白沙和 ADA 黑土。

放入岩石
現在我們把岩石放回缸內。
放置時稍加施壓,
使岩石看起來像是由底砂壟起的樣子。

將墨絲綁在沉木上
在沉木上綁上墨絲(Taxiphyllum barbieri),
並且用棉線綁緊。
被綁緊的墨絲會被直接固定下來,
並且從沉木上生長開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
棉線會被新長出來的墨絲蓋住,
或者在水中溶解掉。
記住沉木上要預留一些沒綁墨絲的空間,
因為我們也想要欣賞沉木。
沉木上的小裂縫要加以利用,
把一小搓墨絲塞入這些孔隙中。
墨絲會長出來,
並且沿著沉木以非常緩慢且自然的方式蔓爬。
這個效果非常的好,
不過需要很長的時間等待,
墨絲才得以發展至蓋住整個沉木。

將墨絲綁在岩石上
我將孔雀墨絲(Taxiphyllum sp. “Peacock” )綁在小火山岩上,
也放置在沉木的孔隙和旁邊。
孔雀墨絲比其他的墨絲具有更多的分支,
成長速度則是中等快速。
隨著造景的發展,
我希望墨絲和岩石以及墨絲和沉木間的對比能夠呈現出來。
我會修剪並為墨絲造型,
那麼對比性才得以發展。
當墨絲長得太大時,
我們只要拿出岩石,
移走一些墨絲並從新貼上即可。
我沒見過孔雀墨絲能向其他墨絲直接貼上這些岩石的,
或許需要別的修剪技巧。

將蕨類附著於沉木上
將蕨類附著於沉木上,
我們可以用綁墨絲的棉線,
或是塑膠絲線。
我把蕨類當成主要的聚焦點來用,
所以當蕨類長大時,
就要加以修剪,
才能完美的配合這些聚焦點。
不過現在,
我只是把決裂附著於容易固定的位置上。

加一點水再種植水草
在水族缸中加一些水以保持底床的濕潤,
水位不可太高。
現在是種植針葉皇冠和牛頓草的時候了。

水族缸慢慢加滿水
針葉皇冠和牛頓草能夠支撐凸起型的設計,
並且提供佈景的色彩對比。
這些水草很容易修剪成圓弧形。
經過了多次的修剪以後,
牛頓草希望能形成紅色的叢生,
能夠和淺綠色的蕨類形成強烈的對比。
最後,
我小心翼翼的將水族缸加滿水,
並且連接上過濾器和二氧化碳。

現在就是耐心等待
在未來的三個星期裡,
我每兩天就會換 50% 的水,
以移除由底床滲出的銨(NH4)。
在換水過後我也會開始添加巨量和微量元素,
用滴定的方式來監控二氧化碳濃度,
每天也會添加戊二醛,
以防止藻類的出現(我希望啦)。
當牛頓草長到水面時,
我會修剪至一半的高度。
我也會用手拔除的方式來整理墨絲。
記得在修剪過後,
要移除水族缸內所有鬆脫的墨絲,
否則的話墨絲會在水族缸的設備、水草或其他部位到處附著。
當我想到這個缸子的未來發展,
這個缸子的目標是整體水族造景的發展,
要能每種水草都能彼此產生互補。
我會小心觀察生長慢的蕨類,
還有成長快速的牛頓草,
在必要的時候加以修剪。
墨絲的會以中等速度很均勻的散佈開來。
在最後,
這三種水草會形成很有凝聚性且平衡的水族造景。
原文網址:
http://www.aquascapingworld.com/magazine/August-2008/August-2008/A-Ryoboku-Aquascape.html
原文討論:
http://www.aquascapingworld.com/forum/aquascaping-world-magazine-discussions/966-ryoboku-aquascape-beginning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