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接到了台灣魚雜誌蔣社長的一通電話,
表示德國的水草專家 Christel Kasselmann 女士要和朋友來台灣,
問我有沒有興趣和她們見面聊聊。
能和鼎鼎大名的德國水草專家見面,
我當然很願意保握這個機會囉。
幾天以前蔣社長再度來電,
表示她們已經在台灣到處旅行了。
由於時間緊湊,
唯一能碰面的機會就只有今晚(2010 年 12 月 12 日),
這也是她們兩人即將搭機離台的前夕。
很不湊巧的是正好遇到我值班,
於是我們就相約在醫院附近的咖啡館,
把握這珍貴的一個小時。
Christel Kasselmann 女士正在幫我買的書簽名。

這次和德國水草專家 Christel Kasselmann 女士一起前來的,
是美國的水草專家 Karen Randall 女士。
她們兩人表示都是第一次到台灣來,
Karen Randall 是美國水族園藝家協會(AGA)的雜誌編輯,
也是日本 ADA 國際水草造景大賽的評審之一,
可說也是相當具有份量的一位人物。
我和 Christel Kasselmann 女士以稍做寒暄之後,
想不到她先告訴我一個不幸的消息,
即前德國 Dupla 的創辦人之一 Horst Kipper 先生,
幾個星期前因癌症才過世。
而另一位創辦人 Kaspar Horst 先生目前也年逾八十歲,
目前則在經營義大利文版的今日水族雜誌。
二十年前盛極一時的 Dupla 公司,
如今可說漸漸走入了歷史。
我們在寒暄了幾句以後,
Christel Kasselmann 女士很快的就提到了這次的旅行的感想。
她和 Karen Randall 女士都是第一次到台灣來,
目的就是想找尋台灣的原生水草,
在 Christel Kasselmann 女士所編著的水草圖鑑書籍中,
提到了好幾種的台灣水草,
其中有也些是至今學名未定的種類,
她們很想親自造訪這個盛產數百種水草的原鄉。
但從言語之中顯然可感受到兩位女士的失望。
首先是她們來台之前曾和台灣先前對水草研究相當投入的顏聖紘先生連絡,
只可惜並沒有獲得回應,
因此對於一些台灣尚未定名的水草,
也無從得知目前的現況如何。
Christel Kasselmann 舉出她書中的兩種學名未定的台灣水草詢問我,
我也僅就從前與顏聖紘一起討論水草時的印象來回覆,
至於這兩種水草的學名現況如何我就不得而知了。
水草 450 種圖鑑中提到了多種的台灣水草,這是另國外水草專家親自來訪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這兩位水草專家第一次來台灣,
就很放心的租了車子進行環島之旅,
在十二天當中跑了兩千多公里的路程!
令她們失望的是,
並未找到任何的水草,
雖有一些水邊植物,
但是否能沉水生長就不得而知了。
例如她們為了尋找南仁山節節菜(Rotala sp. "Nanjenshan"),
特別利用衛星導航進到墾丁國家公園,
不過發覺衛星導航無法呈現小路,
最後終於抵達了南仁湖,
可是場景和她們所想像的差距很大,
完全找不到南仁山節節菜的蹤跡。
而當她們到東部旅行時,
看到的是湍急的河川,
這些也是難以找到水草的地點。
她們也到日月潭走了一遭,
還是沒見到水草的蹤跡。
我半開玩笑的安慰她們兩人說,
在台灣不要太信任衛星導航,
谷歌地圖(Google Map)還比較準確一點。
其次是台灣生態環境嚴重破壞,
很多水草早就從野外消失了,
反而是水族館和水草園藝場才是保存水草品種的中心,
人口(Population)和汙染(Polution)向來是很多開發中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
兩位女士問我是否還值得再到台灣來?
我很肯定的告訴她們,
如果要進行台灣的生態之旅,
不論是為了水草或其他原生物種,
必須找到對的人來當嚮導,
才能真正看見台灣之美。
台灣還有很多鮮少人知道的好地方,
能找到令人驚喜的原生物種。
但千萬不要奢望在國家公園找到新奇的玩意。
Christel 女士在書上提筆簽名,一本用德語的,另一本用英語的。

兩位女士似乎對於我的說詞頗感興趣。
不過我告訴她們,
如果下次有機會到台灣來旅行,
請務必至少要三個月或半年前先和我連絡,
才能協助她們找適當的生態之旅嚮導。
我自己其實也有十幾年未到野外找水草了,
很想藉機休息好好的走走玩玩。
話鋒一轉,
我問兩位女士對於水草造景的看法,
對於現在的自然風水族造景和荷蘭式水草缸的感覺。
沒想到兩位女士異口同聲的說,
她們都非常喜歡荷蘭式水草造景,
像是荷蘭式水草缸會使用紅色水草,
自然風水族造景則幾乎是綠油油的一片。
只不過現在最流行是天野尚的自然風。
身為日本 ADA 水草造景評審的 Karen Randall 女士表示,
荷蘭式水草造景想要在 ADA 的水草造景比賽拿到好名次,
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事。
但要在美國 AGA 比賽拿好名次還是可能的,
只不過一些參賽的荷蘭式水草缸作品還不夠漂亮。
Karan Randall 又表示,
她們走訪台灣的水族館發現,
水草造景很喜歡運用紅色水草,
這一點和荷蘭人很類似。
Christel Kasselmann 女士則說,
目前荷蘭式水草造景僅限於荷蘭、比利時和德國等少數幾個國家在玩,
這是件很可惜的事。
我則告訴兩位女士,
紅色在中華文化是個很討喜的顏色,
因此台灣人種植水草喜歡是用紅色,
甚至台灣每年的水草造景比賽,
還有一條規則是紅色水草必須佔 20% 的比例。
兩位女士對於這樣的規則都感到很驚奇。
我也告訴她們,
荷蘭式水草造景始終是我的最愛,
現在也正籌畫發表系列的文章,
打算把荷蘭式水草造景很詳盡且完整的介紹給華語世界。
但這就有待台灣魚雜誌的蔣社長大力支持了。
左起:Christel Kasselmann 女士、Karen Randall 女士和 Erich Sia。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的快。
兩位女士也必須動身前往機場了。
我們彼此留下了連絡的方式,
期待下次能有機會再見到她們來台,
而且我也必盡地主之誼,
有信心不會令她們失望的。